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6-06-05 12:37:04 阅读量:
近两年,洛南县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上分别建立了种植、生态养殖、产品加工等5个党小组,按照“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吸纳160户贫困户入社务工、入股分红、承包经营等,合作社24名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还结对帮扶入社的贫困户72户,使贫困户年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目标。
在洛南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党建领航·脱贫攻坚”已成为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的主题。该县通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领航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让优秀党员在支部中“唱主角”、让党员干部在扶贫中“挑大梁”,这是洛南县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的一大亮点。该县创新推行“双推双审双选”村级换届工作法,拓宽村级党组织书记选拔视野,使一大批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家、复退军人和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级党支部书记岗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14年以来,全县深入开展了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精准脱贫行动,今年初又组建了16个镇办脱贫攻坚工作组和243个村(社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选派出243名干部担任243个村(社区)“第一书记”,并在镇办、县直包村部门、金融单位、村(社区)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党员中开展“万人进村抓增收活动”,确保了村级党组织统领脱贫攻坚工作全覆盖,贫困村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全覆盖,“第一书记”包扶贫困村全覆盖,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全覆盖。
地处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的惠农烟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7月,下设产业党小组7个,共有党员87名。支部按照“党支部带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带群众致富、党员带贫困户脱贫,党支部创标杆、党员创红星、合作社创国家级示范社”的“三带三创”工作思路,将贫困户逐一编入党小组,推行“入社种烟、入社务工、入社承包、入社分红”四种办法,2015年底烤烟人均增收3300元,当年有27户贫困户脱贫。这只是洛南县产业党建引领群众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
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找准了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的契合点。洛南县连续多年在全县农村党组织实施以“每个农户培育二至三个骨干增收产业、参加二至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本任务的“双二三”致富增收工程,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带动、产业基地支撑,不断构建“党建领航·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县上积极实施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带扶贫、党员带群众,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升精准脱贫工作水平为内容的“双建双带双提升”工程,在全县推行“支部合作社 农户基地”的党建模式,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可复制的产业党建示范点。目前,在巡检美丽乡村、蟒岭绿道、洛保一体等三个产业带创建了3个党建示范带,培育产业党建示范点60个。
洛南县以“产业党建领航、金融扶贫支撑”为突破口,研究探索了金融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贴息贷款工作管理办法,开发“富民农户贷”和“富民产业贷”两个金融产品,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贷款难问题。制定了精准脱贫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每年筹资1000万元设立精准扶贫救助基金,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特重大疫病救助范围,减轻贫困户的医疗负担。对民生保障对象在充分享受各项民生保障兜底政策后,仍无法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临时救助按脱贫标准补足差额,切实解决无发展能力贫困户的脱贫问题。目前,全县7762户20437人保障兜底对象已全部审批到位。同时,创建了全省首家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成了集信息管理、评估考核、工作展示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信息中心,突出党组织堡垒指数、服务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的考核管理,纳入党员联系帮扶贫困户信息,成为“党员教育管理、党群服务、互动交流、积分考核”于一体的现代化大数据平台,随时随地督查调阅各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洛南县通过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党建科学水平,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去年以来,全县178个包扶部门和单位共为168个贫困村和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2.94亿元,实施包扶项目1043个;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562个,入社社员3.9万人,辐射带动2.3万人,有3200余贫困户近万人顺利实现了脱贫目标。记者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