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陕北富豪的自我救赎 从身家千万到负债累累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16-05-22 08:53:40 阅读量:

  5月13日,时断时续下了一个晚上的小雨,在天亮时分还没有停。刘美玉隔着窗户瞅了瞅依然阴沉的天空,拎起雨伞出门挤公交车去送“外卖猪蹄”,这一天他还有两场陕北民歌的演出,其中一个是夜场,晚上回家应该是夜半时分。走出楼梯口他撑起了那把灰黑色的雨伞。随即而来的雨滴,在伞面上砰砰啪啪敲响密集的鼓点,像极了大戏开场演员登台前的剧情前奏。

  “你的雨伞在哪买的?又大又结实,应该不便宜吧?”外出买菜回来与刘美玉偶遇的邻居,一边用衣服擦拭着脸上的雨水,一边好奇地问道。刘美玉随口回答“不是买的,是送的。”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向邻居解释,这把雨伞其实是自己当年身家千万,买奔驰轿车时厂家的赠品。

  从为吃饭发愁的陕北乡下穷小子,变成陕北煤老板的一份子,他的命运在煤价涨跌的波动之间,如同一辆过山车。为了梦想,刘美玉继续在和命运进行抗争,面对生存,他开始又一轮的自我救赎。

ab7abcpx.jpg

刘美玉在制作猪蹄时,也会戴上耳机学习名家演唱的陕北民歌

  那时候真是穷怕了

  刘美玉出生在榆林市府谷县老高川乡高皮梁村拉玛峰自然村。卫星地图上,小山村被榆林市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山西的朔州、吕梁市、沂州市包围其中,整个乡镇呈现出一片灰黑色的沟壑。四周伸展开来的灰白色公路,将都市和一块块同样灰白的小方块连接在一起,那一片全是神府煤田的腹地,神朔铁路、府店公路、野大公路横穿而过。

  刘美玉小的时候,当地煤炭事业还极不发达,老百姓烧煤却并不发愁。“煤炭多得就像关中地区的黄土,随便掏个洞洞,地上挖个坑坑,全是好煤。”可是当时这些“黑色的金子”并不值钱,当地群众吃饭也成了问题。“一天三顿都是土豆,我那个时候算是把土豆吃烦了、也吃怕了。”

  刘美玉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哥哥。在这个贫瘠的山村里,生孩子、生什么孩子,每个家庭都在做着周密而详尽的计划。一儿一女让刘美玉的父母感到心里有了底气:给儿子攒不够彩礼钱,娶不起媳妇的人家,换亲是不二选择。在姐姐哥哥少年时期,父母就为他们用换亲的方法,敲定了终身大事。

  当母亲怀上刘美玉的时候,他的父亲吓坏了。“要是生个儿子,那可要把这个家拖垮了。”刘美玉的父亲好几个晚上都彻夜难眠。“既为抚养孩子成人发愁,更为以后成家立业揪心。”他给第三个孩子取名叫美玉,表明会把这个孩子当宝贝养着。母亲明白父亲的心思,“其实他更希望第三个孩子是个闺女,要是生个儿子,等于捡了一个赔钱货”。然而,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个时候真是穷怕了。人是要吃粮食的,这个沙土它不养人呀!”刘美玉的父亲顺手抓起地上的一把沙土,攥紧在手里,然后凝望着眼前广袤荒芜的田野。

  维持生活一直是这个普通农家的头等大事,经济来源又是整个农民群体的第一难题。大人没有脱贫的好办法,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刘美玉注定不走寻常路。他在14岁时,向父母提出了学戏当演员的想法。

1 2 下一页 尾 页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