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推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官权力

来源:平利县纪委 时间:2016-04-20 09:49:40 阅读量:

“过去,村里办低保申请、宅基地审批等,经常是少数村干部说了算,现在不同了,办啥事情都有规定的程序,公开透明,要是不按程序办就行不通了。”平利县正阳镇龙洞河村三组村民龙昌春高兴地说。

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否依规依法办事,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基层的有序运行。据了解,大部分村干部都能尽心尽职,公平公正为民办事,然而,也有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损害群众利益。针对这一问题,平利县坚持村民自治、依法管理、简便易行、标本兼治原则,在充分试点调研的基础上,于2016年全面推行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官权力,公开办事流程,严格监督问责,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微权力”运行监督,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基层基础,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设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立清单 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

“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定各类事项办理流程图,让村干部明白权力运行有哪些操作流程,每个环节该怎么做,最重要的是,一切都按流程图来,办事透明了,村民们的疑虑消除了,对村干部会更加信任。”平利县组织部副部长石勇介绍。

该县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把全部村务工作分为集体管理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和人事任用事项3个大类25个具体事项,并对每个权力事项绘制了流程图,明确每项村级权力具体实施的责任主体、权力运行的操作流程、运行过程的公开公示、违反规定的追责办法等,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确保村务权力规范运行。

家住正阳镇洪家坪村二组的村民江德平长期在外务工,对村上事务办理不甚了解,他返乡后得知村上事务办理内容、流程都公开,一大早便赶到社区服务中心,及时了解自己所需事项的办理流程。他说:“现在这个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比如说交医疗保险、养老金等,按照流程来找人很方便,从来没有说过跑空路,给老百姓减轻了跑路各方面经济上的负担。”

阳光运行 让违规操作无处藏身

清单制定了,如何才能让群众知晓,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是关键。该县构建“小微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实行清单内容、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公开。通过印发口袋读本、公开栏、LED显示屏、手机短信、QQ群、微信平台等途径,公开村级事务情况,让群众即时查看,真正落实群众在村务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前我们办事无章可循,甚至对有些政策模糊不清,工作中经常凭经验和主观臆断,有时候也难免会夹杂着人情关系的因素,现在尽管权力受到限制,但是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怎么做,都写的清清楚楚,在工作中我不用考虑情面,做事反而比以前好办多了,‘小微权力’清单看似是对我们的约束,其实是保护我们不违规违纪的‘挡箭牌’。”正阳镇洪家坪村支部书记贺香山说出了广大村干部的心声。

强化监督 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

“小微权力”清单能否有效运行,村干部能否真正按清单办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问责,增强责任担当。该县畅通监督渠道,构建村民监督、村监委会监督、上级部门监督有机统一的三级监督网络体系。公开监督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对群众提出的质询要进行答复和解释,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释。并做好全程参与监督和全程跟踪监督,真正确保监督到位、公开公正。对村干部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对无事生非、刻意刁难,甚至无端诽谤的群众严肃批评教育,依法依规作出处罚;对监督不力的进行追责。

2015年“小微权力”清单试点的正阳镇党委副书记杨兴鹏告诉记者,“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的推行,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很多事情都是群众提供资料,镇村干部全程代办,不让群众跑冤枉路,群众反响很好。另一方面就是前些年,群众对村干部违规违纪问题的信访较多,自从去年试点推行‘小微权力’清单以来,村干部的权责明晰了,违规操作少了,很多工作公开透明了,群众的猜疑少了,信访自然也就少了,比如我所包联的洪家坪村,去年就没有一起到镇上信访的。”

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打开了基层权力运行的暗箱,改变了村干部行使权力随意的现象,使一些为利而来的干部无法获得私利的空间,使权力在轨道上运行,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和误解,助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