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 时间:2016-04-18 15:06:50 阅读量: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 惠鑫)近年来,随着金矿资源日益枯竭,潼关县被列入资源枯竭县。面对发展压力,潼关县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油用牡丹产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四月初是牡丹的盛花期。54岁的村民郭春华正在牡丹花种植基地里忙碌。随着绿圣源牡丹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潼关桐峪镇,马口村1200亩土地实现流转,200多名村民变成了工人。
潼关县桐峪镇马口村村民郭春华:“一亩地(一年)是500块钱,还在这干活,给他锄地,一年能干三四个月,这一年一个人挣4、5000块钱。这比以前好的多。”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耐旱耐贫瘠,具备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在目前我国的食用油自给能力不足一半的情况下,发展前景看好。而企业选择落户潼关,除了考量这里的气候地理环境外,更看重的是县上对油用牡丹产业的扶持力度。
潼关县绿圣源牡丹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发:“当地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牡丹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一亩地分三年,按500 300 200给补贴1000块钱。”
在每亩油用牡丹三年补助1000元的基础上,潼关县政府还为相关企业、合作社、农户无偿提供种苗,繁育牡丹苗木每亩一次性补助1500元。目前,当地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万5千亩,成为我省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园区。
潼关县绿圣源牡丹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发:“5年以后达到盛产期,亩产可以达到400到600斤,按目前市场价来讲,一亩地的产值光籽这一块,大概就是4000到6000块钱。”
潼关县林业局党总支副书记王太平:“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牡丹种植面积由现在的一万五千亩翻一番,同时,发挥牡丹的生态观光功能,栽培观赏牡丹,建立我们潼关自己的牡丹产品加工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