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党员集结号 奏响扶贫交响曲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4-18 11:12:02
阅读量:
今年以来,镇巴县碾子镇主动对接上级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开辟渠道,把在职党员从“8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到“8小时外社会服务”,构建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扶贫我先行”的良性机制。
主动对接管理,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有秩序”。坚持主动对接,建立信息台账,健全管理机制,为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借助微时代及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方案,引导在职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党员见面会、座谈会、党课学习等方式,讨论活动事项,增进相互了解,鼓励广大党员在摧坚扶贫的时代潮流中建功立业。二是主动报到。采取集中报到与个人报到相结合的方式,在职党员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认领岗位。单位党组织采取整建制方式组织党员集中到挂钩联系的村(社区)报到,做到报到一个基层党组织,登记全部在职党员;反馈一个基层党组织,了解全部在职党员;监督一个基层党组织,追踪全部在职党员。三是推行“双重管理”模式。即“在职党员工作时间单位管,活动期间村(社区)管”。 村(社区)通过建立台账、服务卡、活动信息库等,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建立QQ群、微博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制作《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反馈卡》,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加强双向管理和沟通。
精心创设载体,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有作为”。一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推行“党员志愿服务日”,镇党委要求,每年各科室单位党组织自行选择1天时间,组织在职党员集中进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纳溪社区党总支将在职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5支志愿服务队,确定每月的5日、15日、25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形成常态化。二是全面推行结对服务。组织发动在职党员到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点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如国土局党委与碾子镇三官村党支部结对子,组织单位在职党员定期到三官村开展志愿服务,帮助该村规划建设生猪养殖、莲藕养殖、引水工程、茶园基地、魔域基地等5个项目。三是大力推行组团服务。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的职能特点和优势,组团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如碾子司法所联手县司法局组织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提供政策答疑、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专业服务,得到辖区内群众的一致好评。
拓宽服务渠道,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有平台”。积极拓宽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丰富服务方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定点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