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 时间:2016-03-31 10:34:11 阅读量:
世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就成了路!脱贫之路亦是如此。
位于石泉县南区一隅的熨斗镇麦坪村坐卧木竹山扶贫连片山区腹地,“原始落后、刀耕火种”曾经是这里老百姓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代名词,大量青壮年挣脱大山束缚外出谋生,使原本劳动力稀疏的小山村更加雪上加霜、暮气沉沉。99、38、61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等瓶颈问题交织掺杂在一起,如同一团解不开的乱麻困扰了该村长达13界村两委领导班子。
但是2014年该村凭借经济总收入9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过6000元的优异成绩跃居成为全镇综合目标考评第一名;2015年,全村上下众志成诚又开始打造全县最具特色的高山民俗旅游村......是什么让昔日穷乡僻壤斩穷根?又是何人让这座名不转经传的小山村踏上精准扶贫新步伐?
今天就让镜头带您走进熨斗镇麦坪村,和该村一颗千年老槐树共同见证近年来村里村外热闹事,同时也一起感受这位全县年龄最大的第一书记精准发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辛路历程。
刚刚经历过一场连阴雨的木竹山脉迎来了小雪节气后的第一个冬日暖阳。晨曦十分,熨斗镇干部李国德驾驶他的摩托车准时出现在了蜿蜒曲折的村级盘山公路上。
连续4年在海拔900米山谷中穿行的他虽说是个来自喜河镇洞沟村的外乡人,但是却早已对两旁山间的晨雾迷蒙和层林尽染再熟悉不过,驻村当第一书记后他一口气骑报废了4辆摩托,每辆行驶里程都在4万公里以上。
“麦坪村距熨斗镇政府10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41户,1218人,总面积13.4平方公里,我们村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长期发展林果经济,中期壮大畜牧产业,短期培育烤烟大户。”难得遇到了一个艳阳天,李书记在离村口不远的一个拐角处停下车,边哈着热气,边搓着早已冻僵的指关节给笔者介绍情况。
在言谈中一张具有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狂特征的脸近距离浮现在笔者眼前,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颧骨紧致结实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伴随着沉稳的语气,让人感觉到一股坚韧的力量厚积薄发,踏实温暖。
李书记指了指向对面山坡说到:“眼下虽已进入冬季,但村民却没有像以往那样闲下来,而是在忙着整地挖坑,为即将种植省林业厅推广的“香铃、鲁光”两类当家核桃苗木品种做准备。今年全村在2014年发展1000亩的基础上再增核桃种植1100亩。”
“2100亩核桃是个啥概念,我们每亩标准栽植33棵树苗,三年后到丰产期亩产就有300斤核桃,按照核桃市场价格每斤10元价格保守计算,全村仅核桃园这一项就有不少于500万元的收入!”
“这就是我当书记后为村上做的一项长期发展规划。”谈起全村核桃建园这本帐,59岁的李德国举手投足间自信满满,成竹在胸。
麦坪村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老李刚刚到村当书记的时候,看着群众有大量闲置林地却增收致富无门,他是看在眼、急在心。老李生肖属猴,是个急性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干部拿国家的薪金工作,上要对得起组织,下要对得起百姓。”正在老李一度着急上火,夜不能寐的关键时刻,县包联部门盐务局主要领导和他拉家常时,建议他带领村上群众到宁陕县江口镇学习核桃建园的金玉良言倒是让老李一下子醍醐灌顶。
2013年5月,老李在县盐务局帮助下带领村里13名准备核桃建园的群众代表风风火火地奔赴宁陕县学习核桃种植栽培技术。麦坪村有着和宁陕县江口镇同等条件下的地理环境,人家能做好的事情,李德国也能做好。
从宁陕学习回来后,老李足足有三个月没回家,从村、组、户的动员大会到与县林业局技术专家汇报协调,再到田间地块的整地挖坑,最后到一颗颗核桃苗顺利地栽植成活,李德国是整整折腾了大半年,场场没落下。
有春播就有秋实,今年81岁的罗德高想必是最有发言权的,在2013年的惊蛰前后罗老在自己门前带头栽植下了10亩核桃苗,长势一直良好。
由于今年阳光雨水充足,再加之农林技术人员上门跟踪服务频繁,田间管理得当(田间仅套种低杆作物)。
今年入秋后罗老核桃园中其中一颗核桃树单产突破40斤,年过八旬的罗德高、吴世春夫妇手捧着皮薄圆润、颗粒饱满的核桃,夹杂着略带川音尾子的熨斗方言感慨地引用古文夸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我们活这么大年纪,第一次见到个人屋门前核桃树挂了这么多的果,李娃为我们村做了这么实在事,让我们老百姓见到了现钱,他不简单呢!”
在随后的采访间歇中,笔者专程走访该村包联部门县盐务局。今年53岁曾有过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吴先国提及李德国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吴局长敬佩的说道:“李德国作为一名副科级领导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来,能够俯下身、弯下腰长期扎根基层并深入群众一线,对全村情况底子清、户户明,发展路子准确,致富效果明显,群众返贫率低。他能将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产业空白村发展到全镇的标兵村,李德国身上体现的是最优秀基层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名共产党员优秀的道德品质,他感动了我,值得我学习!”
从最开始不到500亩的建园到现在全村发展到2100亩核桃园,全村发展核桃种植群众实现每亩单产3000元利润收入,这就是麦坪村最有底气和拿得出的长期发展硬道理,更是能让全村群众脱贫不返贫的“摇钱树”。(马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