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6-03-21 15:13:15 阅读量:
新华社受权于昨日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共65600余字。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哪些“干货”?我们为你进行了梳理,来看看哪些与你息息相关。
经济增长
1.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财税改革
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2.完善增值税划分办法。
3. 建立现代税收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4. 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
5.完善消费税制度。
6. 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逐步扩大征税范围。
7.开征环境保护税。
8. 完善地方税体系,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9.推行电子发票。
10.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适当降低缴费比例,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11. 降低增值税税负和流转税比重,清理规范涉企基金,清理不合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网络经济
网络提速降费
12.推进宽带接入光纤化进程,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地区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
13. 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在城镇热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
14. 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
15.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简化电信资费结构,提高电信业务性价比。
16.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和出卖个人数据行为。
17. 完善网络信息有效登记和网络实名认证。
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
18. 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鼓励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
19.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20. 促进网络预约等定制交通发展。
21.加强中西部重要枢纽建设。
22.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铁路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23. 加强跨区域骨干能源输送网络建设,建成蒙西-华中北煤南运战略通道,优化建设电网主网架和跨区域输电通道。
新型城镇化
大中城市禁“积分制”限制落户
24. 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25.省会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
26. 大中城市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27.全面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
28. 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
29.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
30.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31. 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绿色城市。
32. 强城市道路、停车场、交通安全等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
33. 严格执行城市新建居民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的规定。
34.严格执行新建小区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建标准。
35. 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
生态环境
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
36.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37.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38.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有效管控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
39.促进空置楼宇、厂房等存量资源再利用。
40.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
41.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消费,制止奢靡之风。
42. 推广城市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服务系统。
43.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
44. 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计划,严格落实约束性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25%。
45.推进水功能区分区管理,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46.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
47 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
48. 实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
49. 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50.严格环境损害赔偿,在高风险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51.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精准扶贫
全面完成危房改造
52.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
53.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等措施,实现约5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54. 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统计监测,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加强定期核查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55.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
56. 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57.建立扶贫工作督查制度,强化责任追究。
全民教育
分类推进中职免学杂费
58.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
59. 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
60.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
61.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62.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63. 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64.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65 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66. 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67.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
68.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
69.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70.建立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71.完善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医疗卫生
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
72.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
73.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74.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
75. 城乡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76. 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77.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
78.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
79. 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80. 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81.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82. 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
83.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
84. 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85. 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能力提高及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实施家庭签约医生模式。
86.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87. 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民生保障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88. 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服务项目和标准,促进城乡区域间服务项目和标准有机衔接。
89.加强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做好“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
90. 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
91. 加强对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分类监管。
92.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93. 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94. 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95. 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和高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96.增加财政民生支出,公共资源出让收益更多用于民生保障,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97.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98.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99.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持续扩大覆盖面。
100.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101.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102.推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
103.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
104.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105. 大幅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比例。
106.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107.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08.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专项救助与低保救助统筹衔接。
109.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加强基层流浪乞讨救助服务设施建设。
110. 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增家庭养老扶幼功能。
111. 发展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支持公共殡仪馆、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和墓地建设。
112.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113.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
114.开展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健全人口动态监测机制。
115. 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116.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
117.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
118.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119.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120.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
121.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
社会治理
加快推动信用立法
122. 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加强人口管理、实名登记、信用体系、危机预警干预等制度建设。
123. 全面推行阳光信访,落实及时就地化解责任,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124.全面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标准。
125. 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分类管理,加强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信用信息保护。加快推动信用立法。
126.健全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联动响应和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企业信用依法公示和监管,建立各行业失信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127.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28.加强交通安全防控网络等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电信、电网、路桥、供水、油气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监控保卫。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
129. 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构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社会治安防控网,加快推进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法治建设
落实谁办案谁负责
130.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131.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综合执法,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132.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33. 强化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134. 完善司法机关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
13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
136. 规范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建立科学的问责程序和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