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 时间:2016-03-21 11:52:30 阅读量:
西部网榆林讯 (记者 马广浩 李明) 记者从今天(3月21日)上午开幕的榆林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榆林将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着力推进“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到2017年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9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9000元和14000元。
进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抓住市场倒逼机遇,上马了一大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榆林产业基础、产业规模、产业布局、产业形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凸显。
在精细化工、特色农业、旅游文化、县域经济、统筹城乡等方面取得初步突破,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特别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新兴产业。
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互联网+”、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省上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明确支持“陕北转型持续”,有利于榆林进一步争取中省支持;特别是中央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培育和建设一批实验研究平台,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
健全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
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基地、国内领先的精细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到202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到50%。
加快神木、靖边、绥德撤县设市 佳县撤县设区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加快打造长城沿线城镇发展轴、沿黄生态经济带和无定河生态廊道。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城区、园区、景区、社区”建设,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神木、靖边、绥德撤县设市,佳县撤县设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人口过万、产值过亿的中心镇,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振兴南部战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中心城区建成中国宜居城市,南部六县经济总量实现翻番。
推进矿区生态修复
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市之本,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启动实施十大生态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循环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启动实施重要河道综合整治。
到2020年,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降低10%。
中心城区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林木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主要河流及重点水库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让榆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打造陕西向北开放的“门户”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打造榆林国际煤炭暨能化装备技术博览会品牌,推动跨区域口岸协作,拓展“榆林好产品”海外市场,打造陕西向北开放的“门户”。
深化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城市协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联系,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总额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
巩固提升十五年免费教育
精心组织实施好重点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7年,28.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巩固提升十五年免费教育,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县建成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推进法治榆林建设,织好民生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