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 时间:2016-01-27 10:52:33 阅读量:
西部网讯(通讯员 雷向前 孙晓磊)1月20日,潼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到“十三五”末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6000元,农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农民将迎来收入增长快速期。
据了解,该县“十三五”时期,围绕“农业种植有特色、畜牧养殖上规模”的发展思路,突出软籽石榴、油用牡丹、花椒、核桃、药材等林果业,抓好下汾井、东里、留果、欧家城等3000亩设施蔬菜,西北、十里铺等3000亩大白菜,东马、东里、上北头、万家岭等3000亩黄花菜基地建设;稳定以代字营、秦东、城关为重点的10万亩花椒和以城关镇、代字营、太要为重点的软籽石榴万亩基地,发展城关镇税南、桐峪镇马口为重点的油用牡丹,力争5年内软籽石榴面积达到5万亩,油用牡丹达到3万亩。推进生猪、种鸭等养殖业发展,抓好城关、代字营、太要3个示范镇,五虎张等32个养殖示范村和金桥、扬帆、世创等20个养殖企业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软籽石榴、油用牡丹、潼关酱笋、核桃等产业,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个以上,新增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以上,新创中、省知名品牌5个以上。推广网络电商、连锁经营等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规模发展。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20多个,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土地、灌溉等问题。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农技员”培训工程,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全县乡村科技人员、致富带头人及农民企业家和营销能人分别达100人左右,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达到1万人以上。
该县在创新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的推进乡村旅游和城乡统筹发展。围绕“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文化旅游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旅游 ,把28个中心村(社区)优势传统和现代农业当景点打造,走观光、采摘、休闲、体验、创意于一体的新路子,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业态深度融合,形成新农村一村一品、一业一景。把公路沿线当美丽长廊打造,突显绿色风景线。实施上善村、秦王寨两个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完善大唐秦王寨景区扩建、桐峪镇上善村“永康苑”景区、太要镇“关中生态养生中心”、神泉农业示范园、代字营农业科技园、安乐现代农业园等建设,鼓励引导、支持规范农家乐和渔家乐发展,打造示范景区,推动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建成以山水风光、田园生活、民俗风情、休闲养生为一体的黄河金三角一日游首选地。以“双美”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快建设新型现代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合并弱小村、搬迁分散户、保护历史文化村”的思路,促进“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建设向新型社区方向发展。每年整合项目资金不少于1亿元,全面实施村庄优化整合、人居环境提升、农民创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街一景、农业示范基地”八大工程,着力加强农电、沼气、天燃气能源设施、饮水安全和乡村道路的硬化、绿化、亮化建设。到2020年,28个中心村(社区)全部配建生态污水处理池,分别建成多功能服务中心、文化体育广场,最终让有条件的村镇居民就近城镇化,建成现代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