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3456”工作模式推进社会治理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12-30 17:54:19
阅读量:
榆林市委政法委 高扬
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地处榆林市榆阳区东北35公理处,是榆林市厂矿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大镇,全镇储煤21亿吨,年产煤3000万吨,现有煤矿14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企村矿矛盾和村民内部利益分配矛盾凸显,利益诉求多元、矛盾纠纷多发、维稳压力不断加大。麻黄梁镇通过“3456”工作模式(即:“创新三级网格,建全四项机制,建立五项制度,完善六大体系”),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3”:即建立三级管理网格。一是以镇政府为核心,组织全镇企事业单位形成一级网格管理服务机构,由镇党委书记总负责,镇长担任网格长,全体领导干部和辖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网格员;二是以行政村为基础将全镇划分为12个二级网格,以村委会为主阵地,由村支部书记负总责,村主任为网格长,村三委成员为网格员。三是按照居住情况,整合资源将全镇119个自然村划分为24个三级网格,由驻村干部负总责,村民组长担任网格长,组织动员党团员,本组年富力强村民、助人为乐积极分子开展管理服务活动,切实做到社会治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全覆盖,服务全方位。
“4”即健全四项机制。 一是排查报送机制:网格人员不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事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基本情况,做到民情动态“全了解”,认真填写民情日志,及时逐级报送。二是信息管理机制:全镇在网格化管理中建立信息台账系统,实现网格信息数字化管理。一个网格一本台账、一项工作一组数据。三是处置反馈机制:本着“务实、及时、高效”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妥善处置,及时反馈。四是督查考核机制:镇党委、政府对网络化管理运转情况实行督查考核,确保管理做到有效、实效、高效。
“5”即建立五项制度。一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观摩交流、座谈讨论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领导干部和村组“三委”班子成员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基层组织建设、宗教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村“三委”班子成员每半月至少开展集中学习1次,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有考勤、有笔记、有心得。二是联系群众制度。每个副职领导至少包抓一个村,每个驻村干部和村“三委”成员至少联系1名重点或特殊群体人员、1名贫困学生、1个村民小组、1个宗教活动场所、3-5名困难党员和群众,实行包片负责,建立联系谈心帮扶台账,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及时帮助各类人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三是日志记实制度。要求驻村干部记好一本民情日志,认真记录工作内容和联系帮扶各类人员情况及每天开展工作情况;随时随地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存在的困难,以便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真正做到“基层访民情,田间惠民生,炕头聚民心”。四是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 “三级工作例会”,即:镇每周,村、组每半月工作例会。按照“分级负责、协作配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总结汇报“精细化”服务开展情况,通报当前工作亮点、特色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确保对各村工作督促指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规范管理到位。五是评议考核制度。实行村组工作目标任务半年考核通报,年度述职评议,创佳评差,奖优罚劣。镇党委、政府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村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活动,年终开展一次村组干部和政府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考核活动。考核评定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占50%)、乡镇党委评价意见(占20%)、群众测评满意度(占30%)等三部分为主要内容。
“6”即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完善服务型基层组织体系,强化管理服务功能。按照“党委领导、分线作战、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思路,实行党政干部包抓村组、村组干部引领支部、支部成员培养骨干、优秀党员联系农户,建立了以镇党委为核心、基层党支部为主体、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为支撑,自上而下、压茬管理的核心组织体系。二是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服务网络。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原自然村负责人定向联系、配套组织分类指导、驻村干部分工协作、党政干部分片包抓,建立自下而上、覆盖全域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通过定期走访慰问,主动沟通联系,层层反馈信息,全面掌握群众需求诉求,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宽和完善群众利益实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