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米脂县多聚并举建机制 矛盾调处效果佳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12-21 15:09:28
阅读量:
榆林市委政法委 高扬
近年来,榆林市米脂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路子、新方法,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夯实基层警务建设,全面构筑快捷高效、全方位、广覆盖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了三级群众“说事”体系、村级联席会议制度、“六位一体、四定三包”调处机制、“新三三制”审判模式等制度,让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1件,安装治安监控探头103个。去年,该县取得了全市政法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第二名、全市平安创建目标任务考核第一名、全市公众安全感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市平安创建先进县荣誉称号。
米脂县杨家沟镇在镇上建立了群众‘说事中心’,村里建立了群众‘说事室’,村民小组建立了群众‘说事点’,三级‘说事’网格体系走出了一条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有话请你说、有气请你发、有结我来解。 罗碱村村民至今对一件事仍记忆犹新:罗碱村因高压线杆塌落,导致40多户村民断电停水,村民罗红伟家房顶出现裂缝,这件事情久拖不决,群众反响强烈。杨家沟镇“说事中心”了解情况后,主动进村入户下访,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协商,研究对策。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积极与电力局沟通协调,最终达成由电力局一次性赔偿罗红伟7000元、重新架设线路、恢复三项动力电的一致意见,及时化解了一起充满“火药味”的群体事件,群众连声称赞。
米脂县城郊镇艾坪村的5户村民与安乐寨造纸厂因出路发生纠纷,12年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5户村民多次扬言要越级上访。该县城郊镇综治维稳中心联合综治、公安、法庭、司法、国土、工商以及村委会,召集当事双方坐在一起,面对面、心交心,摆事实、讲道理,真诚开导,耐心解释,深情感化,使原本完全对立、消极抵触的双方当事人情绪逐渐缓解,最终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该县城郊镇还创新推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群团调解、行业调解、五老调解和综治维稳中心的“六位一体”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目前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件,调处成功36件,调处率100%。
米脂县姬岔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首创了“村级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明确驻村干部、包片领导、村“三委”成员、调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为组成人员,规定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讨论村级重大事项,重点解决村里各类矛盾纠纷,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这些工作方法只是米脂县调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米脂县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集体访、越级访,实现了“一控制、四下降”工作目标。该县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思路,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都严格实行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的“四定”,包化解、包跟踪、包反馈的“三包”调处办法,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为了全面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米脂县法院在案件审判活动中,创新推出了法官、人民陪审员、社会力量各占三分之一的“新三三制”审判模式,将“法官执法、群众参与”的方式紧密结合,并根据案情需要,机动灵活地邀请安排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工作者、乡镇司法人员、社会代表、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工作,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充分化解,不仅节约了审判资源,而且创新了社会治理,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高度肯定。目前,米脂县通过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大调处,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小问题不出村(社区)、一般问题不出乡(镇)、大问题不出县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