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自奋蹄——李建华同志老有所为二三事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4-02 12:00:01 阅读量:

 

李建华退休前为潼关县政协副主席,正处级咨询员。退休后,担任潼关县慈善协会会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委员,退居二线和退休后主要在弘扬杨震文化和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等两个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亲力亲为,促成公祠顺利建成
杨震墓地始建于杨震去世后的第三年,即公元126年,由于年代久远,战火频任,自然灾害等原因,杨震墓地现今已荡然无存。2000年以后,世界各地杨氏宗亲前来潼关华阴寻根祭祖的越来越多,他们对其显祖杨震墓地的状况非常伤心,萌发了重建杨震墓地的愿望,得到潼关县政府积极的响应和大力支持。双方商议,规划预算约1200余万元,其中土地问题8亩约400万元由潼关解决,地面以上建设800余万元由世界杨氏联谊会募集。李建华同志担任了潼关弘扬杨震文化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和世界杨氏陵园集资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为重建杨震墓园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为筹集资金,曾远赴香港、广东、福建、江苏和神木走访了许多杨氏知名企业家,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动员。还接待了很多来潼关祭祖的杨氏宗亲,不厌其烦地陪同考察,介绍情况。为了使杨震公祠能按期开工建设,解决土地征用赔偿中的矛盾,也曾和其它领导同志一起,挨门走访、说服动员,化解矛盾。2011年10月,杨震公祠廉政教育基地终于胜利竣工开园,潼关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世界杨氏联谊会高层对李建华同志期间所做工作和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研究挖掘编辑出版《汉太尉杨震》一书,与其它工作支持协调不同,编辑出版《汉太尉杨震》一书则是李建华同志直接承担的一项任务。作为杨震故里,潼关拿不出一本介绍杨震的书刊,确实令人费解。编辑出书成为一件非常必要、非常紧迫的一项工作。2010年夏季时间紧人员少,资料缺,李建华杨兴文几乎任何事情都必须亲自动手。七、八月份,他们冒着烈日酷暑驱车5000余公里,先后到杨震生活或为过官的地方灵宝、洛阳、荆州、昌邑、莱州和华阴等地考察学习,调研座谈,获得了很多珍贵资料,也澄清了一些疑难问题。九月份开始执笔起草,他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在九易其稿,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编委会评审,到12月底就基本定稿,开始与出版社联系,申请书号,商谈装帧设计,编辑排版相关事宜。再到20l1年6月正式付印,其工作效率之高令人吃惊。《汉太尉杨震》一书注重历史,内容丰富,共分太尉故里、非凡生平、墓祠沧桑、颂扬诗词和文化研讨等五个部分。与读者见面后,虽然也指出了一些缺憾和不足之处,但总体认为,在目前各地撰写的杨震书籍中,该书内容是最为系统、印刷是最为精美的。它对宣传、弘扬杨震文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潼关继古关、古渡、古战场,黄金、黄河、黄土地之后的一张新名片,进一步提升了潼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爱心与奉献,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加快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并于2008年底前各县市区都要组建成立慈善协会。2008年春节过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李建华同志谈话,希望他能够牵头筹建潼关县慈善协会,并出任会长,自此,李建华同志又成为慈善领域的一名新兵,一名义工。
乘抗震捐款东风,如期成立慈善协会。2008年5月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举国一致,抗震救灾。李建华同志也立即投入到这一伟大的滚滚洪流中。一边宣传动员为灾区募集善款,一边学习掌握开展慈善工作的相关知识、政策,一边到大荔、华县等兄弟县市学习取经,一边完善确定成立慈善协会所必须的程序、章程,一边发展会员,商定相关人事安排。到年底,为灾区募捐工作告一段落,潼关在渭南虽人口最少,但善款总额却名列前茅,通过县慈善协会帐户,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灾区。与此同时,李建华同志与拟任副会长的赵新民同志,共同努力,完成了筹备成立潼关县慈善协会的所有准备工作。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在省市慈协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2008年12月25日,潼关县慈善协会隆重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李建华同志顺利当选为潼关县慈善协会首任会长。县慈善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潼关县慈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助学支教敬老为重点,动员协调设基金
围绕推动潼关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并创出品牌搞出特点,李建华同志用心分析潼关的基本县情和人们的传统倾向,将潼关县慈善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确定为助学、支教和敬老。2010年,曾被誉为潼关慈善助学第一人的高淑申女士所创立的5年60万助学基金到期,这一在潼关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很大实际意义的慈善品牌有可能就此中断,嘎然而止。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李建华同志和慈善协会的同志一起多次到西安看望高淑申女士及其家人,给他们送去热情的问候,节日的祝福和“爱心大使”的荣誉和牌匾。在最终拍板定案的时候,又动员政府常务领导一起再做工作,促使高淑申女士及其家人下决心将慈善助学延续下去。最后,高淑申女士的儿子陕西万众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李五亮以其企业的名义设“万众慈善助学基金”,将母亲高尚的品格、慈爱的善心、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来,而且善款规模有所扩大,暂定为100万元,也就是说,今后五年每年至少有20万元可用于资助当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更为可喜的是,通过动员协调,潼关县慈善协会名誉会长,也是李建华同志的老朋友,西安协和置业的董事长成建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