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职教: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来源:渭南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4-07-05 18:41:57 阅读量:

    “史上最难就业季?还好吧。我们班里的同学都找到工作了,七月初就要去上海的单位报到了。”就读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郝伟一脸轻松,“我已经和西安铁路局签了劳动合同,一个月工资将近5000元,很满意啊!”郝伟笑容灿烂。

    “如果没有到读职校,我只能去饭店打工,端盘子,刷碗,工资微薄还随时面临下岗危机,”毕业于技师学院的马国华现在西安地铁站工作,“我们学校大部分农村学生都是通过职业教育改变了命运。”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着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全力打造“中国职教城”,建立科教职业园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使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快速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职业教育由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全市70多所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名技能型人才。

    

   给力政策,打造中国第一职教城

    

   说到我市职教的相关政策,市人社局职业技术建设科科长王晓伟显得有些激动,“市政府新出台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规定对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和相关技能奖项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特殊人才津贴,”他高兴地说,“另外,每年评选出的5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有了一次性奖励制度,是第一个提出的。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政策层面给予技能型人才相对公平的社会地位。很给力!”

   职教的快速发展当然离不开多项“给力”政策的保驾护航。作为人口大市,我市一直将职业教育放在“科教兴市”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职教城”口号,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繁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8年,我市出台了扶持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决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职业教育。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打造一座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科教园区。目前,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4个规模较大的职业技术学校,3万余名师生已经入住园区。园区全部建成后,总人口将达到12万人,各类技术培训每年将达20万人次,职业教育将彻底告别散、乱、小的历史,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园区。

    我市还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模式。2013年9月,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各县职教中心、相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我们将着重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王录军说。

    此外,为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市政府还成立了教育、发改委、人事等12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协调领导小组,把职业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县(市、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职业教育保驾护航。

    

    创新模式,构建职业教育升级版

    

   “我市职业教育之所以办得好,是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和学生安置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这些都要归功于学校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市教育局副局长柴新红说。

   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是我市大多数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拿技师学院来说,学校与中联重科、陕西中大集团等2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冠名班教学,大部分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走。”王晓伟介绍。

    现被陕西压延设备厂高薪录用的宜卫锋受益于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他说:“正是把生产车间与实训室紧密结合、把课堂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同时进行,我才能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研究,积累经验,才能顺利从事现在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操作工作。”

   “现在我市大多数职校也在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培育方式,拿职教来说,他们就是以电子电器维修专业、汽车装配与维修等示范性专业为依托,与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签订劳动就业合同,开展订单培训,已经有1800余名学生通过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市教育局职教科工作人员说。产教结合,订单培训,正是这种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培育了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学员,形成一批职业教育的品牌。

    

   借助职教,成就精彩人生梦

    

   杨站来自咸阳市三原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读技校,只是想学一门立身的技术,养活父母。如果能凭自己的能力,把家里的房子盖起来就更好了!”出乎杨站预料,在上海金伟机械公司工作不到四年的工夫,就把家里的房子盖好了,还给父母买了代步车。“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职教给我的。我想和我一样的农村孩子,也需要一门技能,唯有技能才能立身。”

   以前,严银鹏并不相信“梦想”这个词,他觉得梦想就是想想而已,尤其是对于上不了大学的人,更是奢望。现在说起梦想,严银鹏脸上洋溢着难言的幸福,“这个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肯努力,职校生的人生也同样精彩。”严银鹏已经在西安创办了自己的液压设备公司,拥有500万固定资产和130名员工。“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给我的。谁说只有上大学才算有出息,技校一样可以啊。”

   截至目前,职业教育培养了百余万各个层次的技工,生源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就业创业涉及全国22个省市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像严银鹏他们一样,很多人凭借过硬的技术,成了职业教育的靓丽名片,也成就了自己的美丽人生梦。

   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雷民康信心坚定,他说:“目前,职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成了香饽饽,学生选择企业的现象已不再新鲜。在这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不再是愿景,各行各业中皆能出彩已成为常态。”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