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模式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4-06-25 15:02:39 阅读量:

  日报评论员

  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只有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才能确保发展稳中有进。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美誉,文化积淀深厚,发展潜力无限。市委、市政府长期坚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文化强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市”,被文化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城市,“一元剧场”被列入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业融合渗透,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新闻传媒业和民俗文化业为骨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当前,正处在加速发展、弯道超车的关键阶段,加快创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模式,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正当其时。

  加快创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模式,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历史和现有文化资源,唱响文化品牌。纵向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整理文化符号,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品牌,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以“大华山”为依托,横向整合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努力建设陕西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带动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加快创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模式,就是要抓好文化文艺精品生产,不断繁荣秦东公益文化事业。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作具有特色、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的精品力作;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拓展“一元剧场”和文化“四进”零距工程,继续探索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努力打造新的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让全体人民切实享受到文化惠民的实惠。

  加快创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模式,就是要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好省、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优惠政策,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扶持重点民营文化企业优先发展,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知名文化企业、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

  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文化发展新趋势、以“文”为“略”、改革创新,创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推动全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