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鸡日报 时间:2014-06-18 10:51:52 阅读量:
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有一对农民夫妇——任平安和刘红艳,他们在本家弟弟、弟媳因车祸去世后,主动承担起了赡养其家中三位聋哑老人、抚养幼年孩子的重任。八年来,他们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让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健康成长。
主动担起照顾老人孩子的重任
2006年 9月 24日早,天还没有亮透,任平安和妻子刘红艳准备去地里干活,一阵急促的电话声绊住了他们。电话那头的人在慌乱中说:“你堂弟任有有两口出事了,赶紧往镇上走!”两口一听,骑上摩托车就往现场赶。十几分钟后,眼前的一切让任平安两口说不出话。任有有两口倒在血泊里,再也醒不来了。
任平安了解到,事发时任有有骑摩托车带着妻子去县城,路遇一辆相向而行的农用三轮车。但摩托车超速避让不及,便发生了事故。由于任有有负主要责任,家属只能得到少量的赔款。当时,任有有家只剩下他的父亲、姑母和叔父三位先天性聋哑老人,外加一个三岁半的男孩。作为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任平安两口只能放下自家的事,料理全部后事。
后事办完后,村里人都把目光投到了三位聋哑老人和那个幼儿身上。看起来任平安是三位老人的堂侄,在农村人的观念里似乎应该管。可当时,任平安两口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中间有未成家的弟弟需要照顾,下边两个孩子已经上了学。所以,当时妻子刘红艳坚决不让任平安揽这事:“像这样没有生活能力的人政府会管的!”任平安却不这么想:“咱不管谁管呢,咱是他们最亲的人啊!”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可为了让妻子和自己一起承担起这份责任,任平安多次给妻子做工作。
一个月后,刘红艳回到了家,啥话都没有多说,而是默默地在家洗衣、做饭、干农活,开始和丈夫任平安照顾三位老人和年幼孩子的重担。
夫妻俩把小儿子爱“疯”了
任平安两口将任有有的儿子接到家里后,除了负责孩子的吃穿,还要每天接送上幼儿园,有了头疼脑热两口子就抱着孩子打针吃药。
孩子刚到他家不久,有人主动联系任平安想收养这个孩子,并且许诺,只要任平安两口同意,就给他们夫妇 30万元。“在你家是收养,在我家也是收养,我还能给钱,你为啥就不同意呢?”直到现在,任平安想起对方当时跟他说的话,还是坚定地说:“别说谁给我 30万,就是 60万、 600万,我也不会答应的。”因为他觉得孩子到了谁家他都不放心。
孩子到任平安家的头一年,就按习惯称他两口为大妈、大伯。经过几次引导,“倔强”的孩子还是不愿改口。“咱不能强求孩子,只能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改口。”刘红艳说,一次他两口刚从地里回来,孩子一见到他们就哭了起来。“咋了,咋了,谁惹你了?”两口抱着孩子,问了好几遍,孩子才抽泣着说,他被邻居的孩子“欺负”了。刘红艳带着孩子去邻居家“理论”后,孩子满心的委屈释放了。从那以后,开始大方地叫起了“爸爸”、“妈妈”。“我大儿和大女经常给我两口提意见呢,说我们偏爱小儿子。”任平安笑着说,过年发压岁钱,大儿大女一人一百元,小儿子就二百元。家里有了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先尽着小儿子。过年过节,我们五口人一起走亲戚,亲戚们都会说,我俩爱小儿子爱“疯”了。
照顾三位老人尽心尽力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任平安贩卖过苹果、狝猴桃,也开过商店,前几年又种了十几亩狝猴桃。可无论多忙,他两口都会安排好三位聋哑老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只是帮三位老人按时拆洗被褥、换洗衣服、洗头洗澡刮胡子那还简单,他们还要根据三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开展工作”。
任有有的父亲任发云饭量大,可吃饭从来不顾及别人,经常是别人还没端上饭碗,他就几筷子把锅里的面捞完了。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吃饭时,别人还没动筷子,他就把“好菜”拣到自己碗里。刚开始刘红艳经常为这事生气,直埋怨:“这饭没办法做了!”夹在中间的任平安只能一边耐心地给老人说明“注意事项”,一边安慰妻子。
2008年夏季,叔父任发喜到邻居家串门,不小心被邻居家的拖拉机伤了胳膊,疼得嗷嗷叫。任平安看伤势严重,赶紧带老人到镇上卫生院,可刚包扎处理完毕,老人又犯了急性肠胃病。这样“内伤加外伤”,老人就只能住院了。在老人住院的半个月里,任平安天天在床前照料。
姑母任桂花患有轻度老年痴呆,常常神志不清。 2012年 2月,老人办身份证要照相,两口子叫了出租车将其从村上拉到镇上的派出所。正常人不到一分钟就能照好的数码照,老人“闹腾”得用了半个小时还没照好。无奈,两口子就像哄小孩一样,买来零食喂给老人吃。民警才在吃零食的瞬间,给老人照好了证件照。
今年,任平安和刘红艳一个 47岁、一个 45岁,长期的劳累已给两人头上添了不少白发。对于以后的生活,夫妻俩坦然面对,“我们苦点累点没啥,只要让老人们能安享晚年,侄子学有所成,我们就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