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4-05-14 17:53:15
阅读量:
本报评论员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尚德,是我市民风民俗的精髓,是人崇尚品德的心理追求。
渭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又处于政治文化中心的京畿之地,长期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承传了儒家文化中的优良道德,注重内外兼修,强化奉献意识,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终极统一。古有以德为先的太尉杨震,今有救人英雄王博文,尚德已成为人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
尚德,就要从教育入手,加强道德建设。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是建立社会良好秩序、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加强道德修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从小事和细节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尚德,就要从自身做起,锤炼道德品质。国家者,积人而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有行善助人之心,把积德行善作为追求个人幸福的生活方式,为道德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加强道德自律。为官要讲官德,清正为民,造福一方;为人师表要讲师德,言传身教,琢玉成器;经商要讲商德,诚信经营,赢得市场。只有全社会人人讲公德,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
尚德,就要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保障,提升从善信心。只有用完善的法律来为道德“撑腰”,道德呼吁才会更有力量。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只有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好人才有更大的力量放心做好事,互帮互爱的社会主义道德才能蔚然成风。
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民道德与精神的推动。时代呼唤全体市民的主动参与,期待五百余万人以更广泛的道德自觉,提升公民素质,展现城市气质,书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