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大讨论纪实
来源:宝鸡日报
时间:2014-05-12 16:54:35
阅读量:
思想在讨论中明晰,思路在碰撞中产生。
每一次大讨论都激发着思想的大解放,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提升。
如今,在渭滨区,一场“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正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中热烈进行。大家说短板、谈软肋,明思路、鼓干劲,形成了全区干部人人关心发展大计,汇集力量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讨论:渭滨的短板在哪里?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渭滨区作为全市中心城区,一直是宝鸡的骄傲。商业中心经二路曾被商界称为“西北第一街”,雄厚的工业基础曾经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第三产业作为渭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是全市各县区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雄踞全市之首。
然而,有一个痛却不能不说。由于各种原因,渭滨区一个时期干部干事激情不足,创业劲头减弱,而恰在这个时期,外地经济快速发展,于是,这个曾经的全省“五强区”在 2012年被挤出了全省“五强”。不仅如此,在我市一些考核排名中,他们的成绩也一路下滑。“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挑战?”渭滨人在思考。“我们的短板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突破口在哪儿?”渭滨人在热议。
结合全市“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渭滨区提出了4个方面 3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渭滨人的痛处:“全省五强”我们还能不能再实现?怎么实现?干部作风能不能转变?我们能不能迎头赶上?
在这样的反复讨论中,渭滨人逐渐明白了自身问题。就在一些干部满足现状,沉浸在渭滨的成绩中时,渭滨的问题已经暴露:干部自身因循守旧,在改革上畏首畏尾的还有不少;发展思路不明,缺乏担当精神的还有不少;心浮气躁,本领恐慌的还有不少……客观上,由于城区快速发展,可供开发的土地远远少于兄弟县区,严重限制了他们招商引资的步伐。同时,传统工业不断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渐趋缓慢。而与此相伴的是,老企业的衰落给区上带来的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多,社会事业发展受到挑战。
探索:转思路才能有出路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白了自身短板,才能寻找突破之策。渭滨人在讨论中深刻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匮乏对他们的影响。
为了将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弱化到最小,他们在寻找发展路径时,将目光瞄准了互联网产业。
互联网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内发达城市已经风生水起。放眼全球,这一产业所带来的商机正闪耀着灿烂的光环。但是,互联网产业作为科技含量高、极具挑战性的产业,身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渭滨人能把互联网产业搞起来吗?
有人在担心,有人在观望,有人在怀疑。
“要搞互联网产业,就一定要瞄准这一产业的最前沿。”渭滨区委书记张乃卫把目光投向了清华大学。为此,区上专门成立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委托清华大学专业团队编制《渭滨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区委书记张乃卫、区长李晓阳带队考察国内成熟科技产业园区,拜访知名互联网企业。他们的诚心打动了专家学者,最终,国资委信息中心、国家电子协会、中国电子信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物联网研究中心众专家,带领一批互联网企业掌门人赴渭滨考察。
渭滨人自然不愿意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区上有关部门主动出击,为有投资意向的互联网企业租下了约 1万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免费提供给互联网企业。同时,区上决定,每年拿出600万元扶持互联网企业发展。
在多次接洽之后,广州星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网一集团央视网商城和 58同城等 9家互联网企业,集体签约入驻宝鸡渭滨区。这标志着渭滨区互联网产业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不仅仅是互联网产业。在渭滨区,干部们今年讨论最多的话题是旧城改造。
渭滨区虽然是我市的中心城区,但老城区却占了不小的面积。这些老城区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集中供暖设施,也没有天然气,许多居民做饭还靠煤炉。群众身在繁华都市,却享受不到都市的公共服务。为此,渭滨区主动回应百姓需求,经过广泛摸底,将 9个旧城改造项目列入计划,部分已经开始动工建设。“这些旧城改造项目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用地,还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大大提升渭滨区的第三产业质量和总量,又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雾霾,是一举多得的惠民之策,很受群众欢迎。”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广红说起这事很高兴,“这事给我们办到了心坎上!”
思考:为民才能赢民心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4月1日,渭滨区石鼓镇孙家庄村。
42岁的赵秀梅等5名群众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一张“说事单”,竟然把市委书记上官吉庆请到了村上。
这一天,上官吉庆和区上有关部门的干部一起参加了他们的“说事会”。5名村民和他们面对面说事。这是渭滨区创新服务群众模式,强化干部服务群众意识的生动实践。
当天的“说事会”上,群众干部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难办事、麻烦事现场得到解决。渭滨区组织部副部长赵广荣告诉记者,过去群众到一些部门办事,急忙办不了。怎么办?通过大讨论,现在,他们把“政府”搬到了群众家门口。群众有啥问题,只要填上一张“说事单”,事情涉及的部门就得来现场办公。
针对部分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性差,渭滨区委规定,每周由一名常委对各单位值班上班情况进行暗访,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前不久,他们在夜查值班情况时,发现有些人随意脱岗,还有些单位虽然有人值班,但值班室离大门远,群众从外面叫门很困难。于是区上迅速整改,不仅处理了脱岗人员,还在全区开展了纪律作风大整顿。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装上门铃,方便了群众办事。
心里装着百姓,才能赢得民心。大讨论让渭滨干部心明了眼亮了,干事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