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舌尖上的保卫战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4-05-07 12:18:29 阅读量:

  记者 刘 娜

  临渭区故市镇白家村村民白宏亮为娃摆“完灯酒”,请了80位亲朋好友,而这一顿农家宴的全部菜品、加工场所及设施、厨师资质等情况,由故市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并记录在了《农村家宴申报单》、《现场核查情况登记表》,同时提出了餐具消毒、食品生熟分开的建议。“请客吃饭,谁也不想食品安全出问题,这完全顺应了我们的实际需要。”白宏亮高兴地说。

  2011年11月,渭南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剑指传统“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九龙治水”式的监管模式,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渭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食药委”),扫除了空白和盲区,使得食品安全一个部门管到底,避免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等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重心不断下移,一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铺展开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说起渭南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亮点,市食药委每个科室的工作人员都能说上几点。肉制品科的惠科长说,我市在35家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推行的食品安全质量受权人和驻厂监督员制度是全省唯一的;食品安全协调科的工作人员认为,村级协管员和即将创建的食品安全放心县补上了过去食品安全监管遗漏的盲区。餐饮安全科的工作人员小刘说,农村自办家宴、流动餐车这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强化监管力度

  市食药委自成立以来,攥紧拳头出力,一个部门从头管到尾、一竿子插到底,明确了监管责任主体,执法力度明显加强。针对食品药品领域突出问题,在全市开展了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的“亮剑”、“希望”、“春雷”、“绿剑”、“温暖”等七大品牌执法行动。药品安全方面“迅雷”、“两打两建”的专项行动也有序展开,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326起,收缴不合格食品18720千克,涉案金额2517.39万元;药械违法案件1571起,没收假劣药械价值17.7万元;关闭取缔违法违规食品企业154家,取缔“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72个。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成立了市食品执法监察支队,作为市食药委直属执法机构,在各县(市、区)成立15个食品(药品)稽查大队,承担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等职责。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多、小、散、乱、差”的特点,因地制宜、分门别类,推行专业合作社管理、龙头企业带动、协会推动、股份联营、区域集中、政策引导等6种监管模式。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