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怨和纠纷在“五步调解”中化解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4-04-29 16:14:56 阅读量:

         2014年4月19日,武功法院贞元法庭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案件,积怨多年的双方当事人在法理、亲情和法官恒心的感召下,以“和解”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

原告小李和被告老李、李婶系邻居。去年秋月,小李在自家屋内修楼梯时,因用水过多把老李家的墙面浸湿了,老李和李婶到小李家查看情况时,双方便发生口角,后来打到一起。冲突中,李婶随手捡起小李家的铁锨朝小李砸去,小李胳膊被铁锨砸伤;小李也不示弱,放出自家的狼狗把老李和李婶咬伤了,后经邻居劝解,双方才得以罢手。由于双方均受伤,便各自到医院去就医。此后,双方矛盾僵持,小李修楼梯事宜搁置。今年2月,小李一纸诉状将老李和李婶告到法院,要求停止干扰并赔偿医疗费等损失。
说起原被告两家,可谓积怨颇深,多年前,两家曾因庄基问题发生过矛盾,当年村干部调解时,老李的儿子给小李赔了3000元钱,虽说小李拿了钱但却因未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心里极不愿意,老李家人也是憋着一肚子气。为此,虽说两家一墙之隔,是“门子”中人,但两家人却互无来往。
案件诉讼初期,双方情绪激昂,小李说要把官司打到底,给老两口一个教训,老李和李婶说要反诉,不但要求小李赔偿他俩的医疗费,还要小李承担墙体受损的责任,案件进展迟滞。
面对双方“敌对”情绪,是采纳当事人的意见一判了之加深积怨,还是以邻居、亲情为切入点进行调解,法庭同志进行了合议。在全面分析案情和双方多年的积怨后,法庭同志以邻居应当礼尚往来、“门子人”更当相互帮衬为理念,开展了耐心细致的诉讼调解工作。
“纠纷虽小,但积怨很深,和风细雨式的解开他们双方心中的疙瘩是化解纠纷的着力点”,法庭同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案件调处中,法庭采取了“五步调解法”:第一步“案例引导”,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双方当事人明白法理和情理;第二步“以诚感化”,通过法官的诚心、真心和恳心,感化当事人走出利益束缚的困境;第三步“忆旧消怨”,针对双方同住一村为邻居且为“门子”中人的实际,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的情谊;第四步“借匙开锁”,借助当事人对亲戚、朋友比较信任的特点,邀请他们参与调解,解开思想疙瘩;第五步“冷热结合”,调解时给矛盾纠纷双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思考中自我审视自己应该怎么办。“五步调解法”的实施,打开了案件和解的“大门”。
“法官同志,你们不辞辛劳、持之以恒的真情令我感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自己施工过程中存在过错,我应承担责任,我同意法庭调解”,原告小李在法理亲情的感召下解开了心中的疙瘩。“我们是小李的长辈,理解他的心情,我们也有过错,小李下一步施工,我们不再阻拦”,老李和李婶在法官耐心恒心中放下了身上的包袱。
(陕西咸阳武功县人民法院   张俊亭)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