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众的“理财人”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4-03-27 08:17:45 阅读量:

  记者  张伯阳  王 阳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赵西鹏。

  全省“基层干部勤廉先进个人”、“财政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信息员……”笼罩在赵西鹏身上的光环太过耀眼,与此刻他脸上谦和的微笑形成强烈反差。

  “作为一折通管理办公室主任,把国家的惠民补贴安全及时地发放到群众手中,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在赵西鹏看来,他在岗位上作出的诸多突出贡献,不过是尽了一名人民公仆的本分。

  可就是他的“本分工作”,影响了全市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方式的重大改革,直接惠及70万余县群众,年涉及金额4.5亿元。

  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涉及移民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项目,类目多、金额散,在以往的发放过程中,不同的补贴项目涉及不同的金融机构,往往一户多折,给群众和发放部门都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经常有群众从十里八乡找上门来咨询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为啥邻村的补贴都发了,我们还没发?”、“前几天发的这钱是哪种补助?”、“我有一本折子找不到了怎么办?”……面对风尘仆仆的群众,赵西鹏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政策、回答问题,有时候同样的问题一天要回答6、7遍。

  看着乡党们焦急的眼神,赵西鹏总是想怎样才能彻底改变国家惠民补贴资金的发放方式。

  2011年6月,赵西鹏担任县一折通管理办公室主任。他开始多方调研、查阅资料,咨询专业人士、征求群众意见、协调信用社工作……那些不眠不休的日夜里,陪伴他的,是灯火通明,是明月清风。

  经过多方努力,2012年4月12日,全市首家惠农资金管理支付中心在县成立。赵西鹏几个月的耕耘终于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一张信用社储蓄卡,52项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废除层层手续,直接从县财政局“一键式”安全及时发到群众手中。县许庄镇周家村村民张德成乐呵呵地说:“惠农补贴是咱农民的‘纯收入’,都放到一张卡上,觉得不少呢!而且也方便多了!”

  中心成立后,赵西鹏和同事们仍不放松,他们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制发“财政惠民补贴卡”22.2万张,发放21.8万张,在第一时间让群众享受到了“一卡通”带来的方便。

  因为快捷方便、便于监管,“一卡通”很快被绝大多数群众接受,但仍有一些群众对此“不满”:有些年龄大的群众不习惯用银行卡、有些村子附近没有邮政储蓄网点、有些群众认为卡不安全……赵西鹏又开始马不停蹄、挨村挨户地了解群众实际困难、一一为群众答疑解惑,逐渐做通了群众工作。

  为了让惠民补贴发放工作更加便利,让群众能享受到“足不出村就能用卡”的“福利”,赵西鹏又前前后后20多次来到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协调沟通。2013年,信用联社在全县42个营业点设立专柜,配备专人负责农户惠农补贴业务咨询和领取工作;安装332台POS存取款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不仅如此,他还推动县财政局与县信用联社合作开发了惠农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支农项目,凡持有惠农“一卡通”的农户本人,均可在当地信用社网点申请办理5万元以内的农户小额贷款,并实行财政贴息,有效解决了百姓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我有时候一回到家躺下来,想到今天还有群众的什么问题没解决,哪怕只是个小事,心里也总不美气儿。”赵西鹏笑笑说。妻子笑说:“他是一个被卖到单位的人。”

  “被卖到单位”的赵西鹏干出了不寻常的成绩,却绝不“坐地起价”。在“时刻和钱打交道”的财政系统工作的18年中,他从没有拿过一分“昧心钱”。“凡是违反制度、违反原则的事,就是和他再熟,他都不会给你办。”县财政局监察室主任张根仓说。

  在赵西鹏的办公桌前,他的座右铭赫然在目:“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正是这种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作风,使他赢得了单位上上下下发自内心的尊敬。

  “我是一名财政干部,手里握着的都是广大城乡居民的血汗钱。”做好群众的“理财人”,守牢人民的“血汗钱”。这是赵西鹏最朴实的愿望,也是他18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廉洁、敬业为民的动力之源。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