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4-03-20 16:53:10 阅读量:
西部网讯 市围绕加快国内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汉中旅游升级版,未来发展的目光聚焦在全域旅游。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开启全域景区化发展模式,成为未来汉中旅游发展的突破口。今年,汉中将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0亿元。
讲汉中故事 品味山水人文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就必须深入挖掘文脉资源,总结提炼具有汉中符号的个性品牌。
纵横交错的灵山秀水、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汉中发展旅游经济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汉中依托以“两汉三国”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和秦巴山水优质生态资源,宣讲汉中故事,提炼汉中符号,树立了汉中旅游在国内外市场的鲜明形象。
以“四区(长青华阳景区、黎坪景区、定军山三国文化景区、张良庙紫柏山景区)”、“四湖(红寺湖、南湖、兴元湖、南沙湖)”、“四园(西乡县樱桃园、茶园,城固县桔园、洋县梨园)”为代表的精品景区外界知名度不断提高,“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和“秦巴天府、水韵汉中”的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不断扩大。
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和“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殊荣。在特色文化的驱动下,在旅游大项目的带动下,2013年汉中旅游取得不俗成绩。全市接待游客近2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8%和29.1%。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增加1.4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汉中发展的金名片。
建精品景区 提发展速度
如何发挥汉中文化禀赋和秀美生态优势,大步向国内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迈进?“城市景区化、旅游全域化”,汉中旅游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汉中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构筑“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的发展格局,策划旅游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302亿元。当前,按照“全域汉中、全域景区”的理念和“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统筹推进”的原则,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高起点的规划引领高水平的开发建设。
围绕全域旅游,汉中将旅游发展的重点落脚在精品景区打造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年,全市将实施旅游重点项目13个,重大前期项目7个,计划投资9.07亿元,深入推进“一江两岸”5A级景区、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西汉三遗址、兴元汉文化旅游度假区四大核心景区建设。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每年拿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游产业发展。2013年全市旅游业各类资金投入达19.46亿元,17个重点项目全面完成。
两汉三国文化旅游景区被列入陕西十大文化旅游项目,青木川等5个镇入选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华阳景区五百罗汉堂、秦岭珍稀植物园等一批新景点相继建成,紫柏山滑雪场投入运营,填补了汉中冬季旅游市场空白。
除了加快现有景区的建设外,汉中发挥市旅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陕煤集团、陕旅集团、大唐西市等央企和省内外大企业深度合作,今年力争完成签约招商项目10个,落实到位资金2亿元以上。
兴乡村旅游 建美丽乡村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三垄玉米一畦菜的农民洗脚上田,在自己的农家乐挣钱。
“今年春节,5天挣了3万多元呢,顶过去一年的收入。”家住宁强县青木川镇的齐明磊说。他在镇上的老街回龙场有家“永宁里”农家乐,是2008年开办的,其自创的特色美食“回龙烤鱼”是当地的美食之一。据统计,2014年春节期间,青木川镇接待游客7.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0多万元。
全市为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汉中整合各类资源, 抢抓农村扶贫开发机遇,把乡村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纳入乡村“清洁工程”、“通畅工程”等支农惠农项目,积极开发乡村度假型、历史文化型、农业观光型、红色经典型、美食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产品,带动更多农民在当地就业致富。
市上先后出台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A级景区暨乡村旅游标准化创建奖励补助办法》,从今年开始,两年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精品旅游村20个,力争5年时间连片打造10条美丽乡村风景带。
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8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评定四星级以上星级农家乐11家。(通讯员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