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谢的白玫瑰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4-03-15 14:22:57 阅读量:

西部网讯 作为一名医生,她医术精湛,治病救人,在群众中声名远扬;作为一名医院院长,她抓班子,带队伍,管理有方,医院发展蒸蒸日上;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她勇于创新,全方位提供卫生服务……她就是川口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铜川创伤骨科医院院长罗慧。

在日前举行的全省“五一巾帼标兵”表彰会上,罗慧被评为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2012年,而她所带领的团队也被评为省妇女联合会,省卫生厅评为巾帼文明岗。

罗慧也被病人和同事们亲切地成为永不凋谢的白玫瑰。

柔弱肩膀挑起千斤重担

2001年年底,铜川创伤骨科医院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医院当时最好的设备是一台长期服役、只有200毫安的x线光机,另加一台便携式小B超;30多名医务人员,一个高级职称;房屋破旧,门诊病人几乎没有。医院只能靠供应处职工就诊维持,职工平均月收入200元左右。

医院要生存,职工要吃饭。谁能挑得起这副千斤重担呢?上届院长退休前反复思考,认为当年24岁的罗慧是最佳合适人选。

老院长走的时候对她说:“罗慧,我看重的就是你的善良和你的担当,这个摊子交给你我放心,也相信你一定行!”。

2002年在骨科医院最艰难的时刻,她接任院长。最初她就有个心愿,立志要打造一所名副其实的“低消费、高品质”的平民百姓医院,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有发展、三年上水平”发展目标。

可是万事开头难。刚上任,就赶上了医院所属的矿务局供应处机制改革,医院完全被推向了市场。面对医院所有的困难,头都懵了。连着几日,她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孩子顾不上管,爱人远在西安,家务交给了年迈的父母亲,她一心一意要谋划医院的事情。

上任后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住院部厕所长期被堵的那件事。同事陈主任回忆说,在当时医院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新上任的罗院长穿上大胶鞋,怀里抱着一堆柴禾,和几个姐妹来到了住院部二楼的卫生间,亲自疏通已被冻透的管道。她翻过6米多高的墙头,查看墙外管道被堵情况,然后一边用火烤管道,一边用胳膊粗的棍子在管道口使劲地捅,沾着粪便的冰渣溅在她脸上、身上,她不但毫不动摇,反而把冻得又红又紫地手伸进管道掏结成冰块的粪便。

在场的几个医务人员和患者被院长的举动所感动,你争我抢开始干活。烧火的烧火,淘粪的掏粪,整整一天工夫,厕所终于被疏通了,住院病人再也不用半夜三更到门诊部如厕了。

“社区医院”的领头羊

2003年,罗慧所在的骨科医院成为铜川市第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人们根本不明白“社区医院”是怎么回事,但罗慧非常看好它的前景,她认为,成立“社区医院”是有效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最好出路。

社区卫生服务在当时是一件新事物。在既没资金又没经验的情况下,罗慧带领着30多名职工摸索着在辖区的2万多人口中展开琐碎而细致的卫生服务工作。

开始时,她和同事们每天深入住户,为住户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也常常遭到拒绝,还被误会成是做卖药广告的人。她没有放弃,还经常反思、总结,寻找自己的不足,克服困难。于是在住宅区,她和同事们多次扯起横幅,用高音喇叭宣传政府的利民政策和“社区医院”行使的职责。他们一次次耐心细致地为前来的每一位群众义务做现场体检,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提醒群众强化健康意识。

慢慢地,他们得到了群众的信赖,以致后来,许多行动不便的患者打电话请他们上门服务。

为了规范服务,罗慧和他的同事们经过认真讨论,制定出各种医疗操作规范、服务规范、道德规范等40多项中心精细化管理制度。推行由医生、护士、专业保健员组成的全科责任团队模式,开展以妇女、儿童、孤寡老人、下岗职工、残疾人员为重点对象的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优质卫生服务。

十几年来,每年坚持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保健手册,在住宅区办健康教育专栏,为群众进行义诊并回访。

先后给4000多名学生和6200多名职工家属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对1400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为辖区群众家庭建立健康档案4815份。同时,不定期开展健康知识电视讲座、儿童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等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服务活动。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