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4-03-02 09:13:06 阅读量:
西部网讯 从2009年试点以来,市王益区加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注重项目管理,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条件。王益区五年来共实施包括道路硬化、人饮工程、电力设施等财政奖补项目88个,完成村内道路硬化73条146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水渠5条3.09公里,蓄水池(机井)7口;绿化村庄道路6.3公里,实施“点亮工程”安装路灯425盏。惠及全区3个乡镇39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3.9万余人,建成了一批多年来群众想建而无力建设的工程,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村容村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针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渠道不宽、资金不足的瓶颈,王益区用足用活财政奖补政策,多方筹集资金,推动项目实施。五年来实施的88个项目总投资328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082万元,筹资酬劳合计2198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构建了“政府资金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新机制,为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小组”的作用,凡是通过“一事一议”形式筹资筹劳建设的农村公益项目,从项目选择入手,重点选取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项目,并对工程进展、工程质量由3至5名受益群众代表配合村民监督小组成员进行监督,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权交给群众,极大激发了群众谋划公益事业项目、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搭建了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五年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落实和实践,改变了由政府包办一切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做法,扭转了过去政府干、群众看的两张皮局面,形成了“群众干、政府帮”的良性互动工作格局,让基层干部在组织动员农民议事中了解群众,在项目实施中联系群众,在为农民办实事中服务群众,既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又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通讯员 陈海燕 马石林 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