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 最浓的年味儿是亲情
来源:宝鸡电台
时间:2014-02-04 14:47:36
阅读量: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年味儿”变淡了,似乎都觉得过年不再那么让人兴奋和激动了。其实,年味儿一直都在每个人的心里,不仅没有走远,而且是愈久浓香。
付高强是每年春运大军中的一员。自从大学毕业后,他就很少回宝鸡了。刚到天津那会,付高强是没日没夜的工作,为的就是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打拼属于自己的家,所以连续几个年头的春节他都是来去匆匆;几年后,付高强终于在天津买了房,并结了婚。因为妻子是山东人,每逢春节,他不得不把短暂的假期“劈成两半”,陪着媳妇回“娘家”。不久女儿出生了,这回家过年更成为一种奢望。看着父母逐渐老去,“每逢春节倍思亲”的感触就愈加浓厚。付高强说,小时候,感觉过年就是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放花炮,很热闹,很期待。现在长大了,快过年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能在家多待几天,好好陪陪父母,吃一吃父母做的饭。小时候的记忆和那种对父母的牵挂,总是交织在一块,让人心里很纠结,现在长大了才理解,年味儿其实就是对父母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李博这两天忙的是不亦乐乎。既要走自己家的亲戚,还要走媳妇家的亲戚,自从结婚后,“过年”就像“打仗”。早在半个月前,李博就和四位老人商量走亲戚的事了,确定下来人数后,李博按照当地的风俗规矩,花了好几天时间才购齐了不同的礼盒礼物。虽然过程繁琐复杂,但小两口却乐此不疲。李博告诉记者,小时候不论是刮风下雪,父亲都会带着我走亲戚,还说要我认认家门,等哪天他老了走不动了,我是要代表他的。我觉得这就是过年的一个习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手机短信、电脑电话代替不了的。我想等我老了,我孩子也会带着幸福,带着感情,一家一家地走下去。这就是传承,这就是咱中国人的年味。
过几天,王晶就要和初高中的好朋友聚会了,每年,她都要宴请从外地回来的同学。今年,她把时间定在了大家返程的最后一个晚上——大年初六。王晶说,这是同学们“说好的幸福”。每年,我们同学都只见一次面,就是过年。我总是说,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来!家乡的兄弟姐妹都在!这种聚会就是我们对过年的需求、对过年的情感,团聚的年味就从来没有改变过。也许我们的年味真的变淡了,但亲情还在、友情还在、乡里情都在。其实,年味就是家的味道,就是父母妻儿、亲朋好友的味道,醇厚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