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4-01-19 11:13:21 阅读量:
本报讯(记者 王 松)连日来,出席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渭南代表团继续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审议中,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分别发言。
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全省今年工作突出扩投资、促消费、培育支柱产业,突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让我们对建设“三个陕西”充满信心和期待。尤其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报告多次提到渭南,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不等不靠,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力推动渭南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又不带来后遗症的发展。建议省上支持渭南实施“百万亩灌区”项目,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跨区域互促互动发展;统筹推进省市县简政放权改革,推动改革系统化、协同化。
说,从省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可以看出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全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建议更加重视小康社会建设,关注解决偏远落后地区贫困问题,实现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加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出台更有利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增长,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目标宏伟、振奋人心,尤其直接涉及渭南的湿地保护、南山支流和蓄滞洪区工程、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搬迁等11个方面,为渭南加快发展、追赶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源泉。贯彻落实好报告,要发挥渭南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第三产业,打造面向大中原、融入大西安的关天开放之门。建议省上支持西安—华山城际铁路建设,将抽黄供水工程列入省级重大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加大对生态修复工程的支持,解决渭南市属灌区运行困难及城市供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