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蒲城严厉整治花炮产业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12-10 09:00:57
阅读量:
本报记者 李小鸽
“轰隆隆”…… 11月29日,伴随着装载机的轰鸣,县城南办事处南阜鞭炮公司被彻底拆除,这是该县汲取兴镇“11·20”事故教训,重拳整治烟花爆竹行业实施关闭退出机制以来第一个被彻底拆除的企业,也是全县铁腕整治活动中的一个缩影。随后几天,4家花炮公司被彻底拆除摧毁,20家烟花爆竹企业也将被逐步取缔,县利剑出鞘,一场对花炮行业的大整治正向纵深开展。
——拉网排查常念安全生产紧箍咒。11月2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责令烟花企业全面停产整顿,强力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整治活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县安委会下发《关于烟花爆竹行业停产整顿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县23名县级领导包联镇(办),40个部门169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村包企业,镇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组的三级包联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先后数次组织开展地毯式拉网大清查,挨家挨户全面开展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及打击非法生产等各个方面的排查整治工作。县安监局、花炮局制作安全隐患明细表,每个企业、驻厂干部人手一份,逐厂房、逐环节、逐项对照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整改销号制,一项一项督促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排除隐患。
至目前,全县共排查烟花企业爆竹88家,隐患23条,现场销毁超规格纸筒7个规格392件9408个,对顺阳、盛昌两家企业存在的半成品、成品堆放不规范问题,已现场督促整改;旭阳花炮公司手工插引引线予以全部销毁;对蒲兴花炮公司违法生产问题,由县烟花爆竹联合执法大队查处。
——源头治理防控结合堵漏洞。原材料的管控是烟花行业的重头戏,合理的原材料管控机制既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又能有效遏制违法生产势头。在打、防、管、控的同时,从源头着手,疏堵结合,促使烟花企业走向正规化生产,时刻为他们长鸣安全警钟。出台了《县烟花爆竹原材料经营管理暂行规定》,建立了原材料流向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原材料的准入、运输、采购销售等程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烟花爆竹原材料经营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堵塞漏洞,明确责任。县公安、花炮局严把原材料采购与运输关口,出台了《烟花爆竹原材料供货准入证》、《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烟花爆竹原材料经营公司、原材料生产加工企业实行申请备案制度和货物流向登记制度,逐批次按日登记上报各职能部门,对原材料的储存、购买、销售、运输和销毁进行详细记录,做到日登记月上报备案。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由县安全监管部门给予1万-5万元的罚款,并追究法律责任。
——高压式打击非法生产零容忍。对非法生产的宽恕,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漠视。抽调8个专项检查组,对县境内的所有花炮企业及所有的废弃厂房、工区、果园、砖窑等村外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检查不留死角,清理绝不手软。对农村闲置院落、废弃厂房等常年不使用场所彻底摧毁清理。各打非中队逐户排查,记录备案,重点对村组闭户锁门、长期无人居住的庄基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非法生产,追查非法生产当事人,形成打击非法生产的高压态势。活动中,县烟花爆竹联合执法大队受理行政案件8起,行政拘留7人,刑事案件2起,刑事拘留2人,销毁涉爆药物75公斤。
——规范管理立体式监管无盲点。对花炮产业整治采取疏堵结合。堵就是掐源头、打非法,疏就是对合法企业实行管控疏堵相结合,做到生产有人管,监管无盲点,落实安全监管员全天候24小时驻厂监管,开展停产整顿,自查后经公安、安监和花炮三部门验收合格方可生产。对正在换发相关证照的企业一律无条件停止生产,每天专人入厂巡查不少于2次,并当天形成详细的工作记录,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所有企业彻底停止生产,认真自查整改。组织专人积极帮助整改到位的企业复工验收,协调省市相关部门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同时,县上严格推行“四凡是”:凡是存在有转包、超规格生产问题的企业,凡是安全隐患限期不能整改到位的企业,凡是执法检查过程中连续两次出现同一问题的企业,凡是本次停业整顿期间顶风生产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坚持上限处罚,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