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3-12-07 14:48:59 阅读量:
西部网讯 2013年以来,略阳县教体局立足教育中心工作,把推进教育民生工程作为加速教育质量提升重要保障,坚持“五抓”不松劲,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用实际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资金保障,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安全、规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拨付734.3万元“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惠及全县954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持续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使1512名幼儿享受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资金127.7万元,424名贫困幼儿享受生活补贴35.9万元;3821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421.8万元;为1215名普高贫困生发放助学金137.4万元,433名职高涉农专业及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25.9万元;为全县中小学1670名贫困生争取助学金及捐赠物资27万元;658名贫困生享受生源地助学贷款392.6万元。各项教育惠民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民生工程发展成果全面实现。
——抓布点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该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反差大,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教体局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陕教办发〔2013〕1号)等文件精神,组织县镇“两代表一委员”、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编制出台《略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计划到2015年逐步恢复和建设边远地区初小和教学点14所。2013年秋,已在边远山区西淮坝和史家院学校恢复了初中部,全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建立教师轮岗交流、跟岗学习、干部支教、对口支援等有效方式,及时充实布点学校师资力量,并配齐教育教学及生活设备,群众就近入学需求得到彻底解决。
——抓服务师生,扎实推进“双标”创建。该县教体局按照“严标准、重内涵、细管理”的总体工作思路,编制印发《略阳县中小学“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宿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狠抓落实“双标”建设任务,将规范中小学后勤管理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相结合,先后两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总务主任、安保科长等管理人员参加的“双标”及后勤管理观摩培训现场会,督促学校对照标准找差距,再添措施促规范。争取县财政227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化食堂建设,为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添置配备伙房和消毒柜、洗碗机必要的供餐设备。按规定配置学生宿舍公共设施,建立健全住宿生信息档案,持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师生满意度显著提升。目前,接官亭小学、郭镇初中、嘉陵小学等6所中小学校“双标”创建已通过市级验收。
——抓幼儿园建设,持续提升办园水平。2013年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针对略阳县幼儿园不能满足社会和家长需求的现状,该县教体局全力抓幼儿园建设工作,实行局领导分片包抓制,新征土地16.5亩,新建和改扩建8所幼儿园,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质量标准,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强化督导,完成建设总面积13490平方米,有效保障了8所幼儿园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待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将能保障1500余名适龄幼儿就近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累计争取140多万元专项资金,分批次为5所新建幼儿园及缺乏幼儿专用设备的农村边远幼儿园,添置配备幼儿教育教学设施。同时,积极开展园本培训研修,抓好转岗教师培训,提高保教人员整体素质。按照师生比1:7的比例申报幼儿教师编制,依托教师招聘渠道,充实保教人员队伍,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目前,全县幼儿园达到44所,在园幼儿3403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8.2%,比2011年增长5.7个百分点,提前完成2013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市定85.6%的考核目标。
——抓安全管理,构建和谐教育环境。近年来,该县教体局始终把校园安全管理作为维护系统稳定的重要载体来抓。要求中小学校夯实校园安全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重点抓好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建设、安防投入、无缝管理、隐患排查、教育演练、应急处置七个环节,保持教育大局和谐稳定。编制印发《略阳县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手册》,要求各类学校将《手册》作为地方教材组织师生阅读学习,推进安全教育列入课表、进入课堂、计入课时、纳入考试,帮助师生系统掌握各类安全常识。针对部分边远地区学校学生乘车难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作为接送学生车辆放空补助,协调运输公司在学生集中路段增加周末车辆班次52趟,接送徐家坪至西淮坝等乘车困难路段学生上放学,学生乘车难问题有效解决。同时,联合公安、工商、卫生、食药监等职能单位,采用专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中小学校,围绕冬春火灾防控、冬季取暖安全、传染病防控、道路交通等安防重点,开展校园安全联合大检查,打造安全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内外环境。(通讯员 赵艳 冷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