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11-30 11:28:37 阅读量:
11月26日,市政府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明石投资管理集团公司签订共同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拟联合发起“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组建“渭南增材制造协同创新应用技术研究院”。此项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以渭南为载体的3D打印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3D打印,专业的说法是“增材制造”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它改变了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组装进行生产的加工模式,实现了随时、随地、按需生产。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3D打印年销售产值可达2300亿——5500亿美元。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增材制造产业化步伐,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材料制备、产品制造及应用示范领域积极布局,全力打造中国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抢占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渭南已具备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条件,拥有国家政策、科技资源、产业特色、生产要素、区位交通等无可比拟的集成优势。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肯定和支持3D打印产业化,正在加快制定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和增材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正在迎来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坚实后盾的崭新机遇。
为了切实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和助推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与中国明石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合作设立“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用于联合国内3D打印生产企业、服务企业和用户企业,共同组建“渭南增材制造协同创新应用技术研究院”和3D打印装备全产业链及其应用行业投资;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财政专项资金,支持3D打印领域高层次人才创业、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引导;组建火炬服务公司,开展3D打印专业人才培训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推广、企业项目合作等综合服务。为支持3D打印领域高层次人才创业,在园区内规划了占地400亩的3D打印产业起步园区,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的3D打印产业孵化大楼和标准化厂房已陆续投入使用。同时,还将为入区工作的3D打印领域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配套公寓、医疗服务及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各项保障。这些保障措施的实施,力求为入区的各类创业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保姆式服务,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记者 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