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10-22 09:07:48 阅读量:
(记者 王宪辉)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昨日上午,渭南日报传媒集团“秦川探峪”大型公益采访活动在县潼峪口启动。
深秋的潼峪层林尽染,硕果累累。上午9时许,渭南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和60余名采编人员聚集潼峪口参加启动仪式。渭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陈永久为采访团授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勤侠,副县长隋晓会,渭南师范学院教授卢爱刚博士到场为“秦川探峪”采访团壮行。渭南日报社副总编辑魏来顺致辞。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渭南电视台等媒体参加启动仪式。
秦岭北坡素有七十二峪之说,最早见于毛凤枝(1835-1895)所著的《南山谷口考》一书。指东起,西至宝鸡较大的峪口。全书着重介绍了八百里秦川的30处主要谷道的走向、路线变迁和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的军事活动。之后至今,再无更系统的文字与图片介绍。
渭南日报传媒集团“秦川探峪”大型公益采访活动,是继2009年“渭河上下”大采风之后的又一次跨区域大型公益采访活动,更是本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党报媒体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媒体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的实际举措。
这次活动,是指以大秦岭为背景,以秦岭北坡为基本面,以其中的一些典型峪道为考察对象,通过记者实地采访,探寻其地貌、物种、地质、水文等自然现状及发展变化,采集秦岭与人类生存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前沿资料,助力大秦岭大陕西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旅游兴旺和资源共享,助推渭河综合治理和渭河造福百姓,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添砖加瓦。另外,在采访中,针对某些有悖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现象,本报将进行舆论监督。
本次活动计划历时3年,采访团将于双休日对各条峪道开展考察。记者采写的稿件,除渭南日报、渭南晚报、渭南新闻网及时刊发外,在活动结束后,还将制作一部全面反映秦岭北坡较大峪道的图书和视频资料,为秦川历史文化提供宝典。
“秦川探峪”采访活动顾问卢爱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陕西省多河流实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渭南师范学院“渭华学者”,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曾先后参与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基金委“西部重大计划” 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博士后工作期间,参与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西部典型区森林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等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着一部,曾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科研奖项。
卢爱刚说:“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活动,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还是地理研究方面,你们的创举都值得赞扬!我和我的团队将会全力支持。有可能的话,我们也会与你们一起走进秦岭!探峪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