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浪的孩子回到校园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09-27 08:04:45 阅读量:

  记者  梁 元  见习记者  康 丹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的家庭困难,有的父母是服刑人员,他们身处困境、缺乏关爱,不断被社会边缘化,有的早离校、有的流浪外乡、有的盲目外出打工被骗流落街头……我市救助管理站不仅给他们提供了物质援助,而且还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自信、自主地面对未来。
  今年以来,为了响应民政部“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帮助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维护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困难儿童面临的问题。对涉及的8个县、2个区、21个乡镇、11个社区的困境儿童入户走访。给予他们学习用品等物质援助,并且进行了教育辅导,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对站内45名困难儿童开展替代性教育的同时,利用站内新型困境儿童援助中心社工服务的优势平台,全方位、周到的提供生活照料、法制观念、心理疏导等服务。
  不仅如此,该站从实施“走出去,主动干预,预防儿童流浪”战略做起,对父母一方或双方重病、残疾、死亡、服刑的渭南籍或经常居住地在渭南的困境儿童给予关注和帮扶,目前已累计投入7800余元,受益困境儿童65人。
  今年7月,救助站的未成年人保护科工作人员前往我市两大监狱,收集渭南籍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发现处于困境中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33人。随后,工作人员对涉及的9县18个乡镇的这些家庭进行走访。
  针对处于困境中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存在的问题,市救助站首先组建了援助小组,走访到户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流浪前早期干预和援助工作。不仅给这些孩子提供物质援助,也侧重对其进行情感关怀,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通过游戏疗法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救助站还由专人负责建立、补充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档案。随后组织了困境儿童夏令营活动,不仅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矫治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同时增强儿童自我认知和社会融入能力,使他们内心变得强大、能够坦然面对生活困境,为重塑自我奠定了基础。截至9月初,救助站通过电话回访形式确定,所有受助儿童已100%如期入学。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