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里的“大管家”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08-04 09:14:24 阅读量:

  本报记者 王军江
  老城文昌阁社区成立于2002年, 10多年间它从一个最普通的社区成为陕西省四星级文明示范社区,并多次获得省、市、区“优秀示范社区”、“安全和谐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这一切,都和社区主任王和平的日常工作分不开。
  首家“一站式”办公社区
  文昌阁社区辖区面积仅0.7公里,常住人口1380多人,加上流动人口总共2000人左右。就是在这个小社区里,有学校、有部队、有托老中心、有城隍庙、有文物馆、有化工园生产区……这些都考验着社区的服务能力。
  文昌阁社区的办公楼建在原化工园小区,办公楼是一栋二层小楼,楼体上印刻着“为人民服务”的红字,楼前一大丛绿竹郁郁葱葱,已长到二层楼高。文昌阁社区是我市城区首批建成的7个一站式办公社区之一,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无论是涉及到民政部门的低保、医疗救助信息,人社部门的职业培训、就业再就业相关内容,或者是涉及到其他部门的关于残疾人保障、文化教育等政府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社区皆有一一对应的服务窗口。社区主任王和平说:“一站式办公就是把政府所有的服务都放到社区的服务大厅,居民要办啥事,不用再跑多个部门,在社区就一站式办到头,给居民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社区还设有图书室、市民学校、健身室、妇女之家、党员学校、12315投诉点,拥有省级社区消防点,并有专人负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和平一人身兼多职,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社区的事务上。从去年开始,王和平在文昌阁社区推行网格化消防管理,对辖区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以及车间布局等详细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注明消防监督重点环节,对敬老院的消防设施、逃生通道、消防预案等进行详细梳理,对宗教场所的电气线路进行仔细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落实消防责任。社区还成立了多支义务消防巡逻队,从源头上消除各种隐患。
  1路公交车通到社区门口

  2005年及以前,1路公交车只到瑞泉中学便折返,文昌阁的居民每次出行都要坐308路到小桥倒车,或者走一公里路到瑞泉搭车,很不方便。为解决居民出行问题,王和平向市上反映,并和公交公司多次联系沟通,想方设法让1路车向东延伸到社区来。为办成此事,王和平决定:在社区为公交车司乘人员无偿提供办公场所,水电免费,还腾出一块地方让公交车方便掉头。

  解决出行这样的好事,附近居民和群众都表示支持。但对于在社区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和腾地方让公交车掉头等事宜,几名村组干部不同意,多番阻挠,还故意让人在路旁堆放杂物,影响车辆通行。面对这样的难题,王和平不曾气馁,想方设法与之沟通交流,在居民们的支持下,终于两个月内将此事办妥。1路车终于停到了社区门口,“今后不论阴天下雨,我们坐公交可以直接到国贸了!”社区的居民们高兴地说。
  现在的1路公交车,每次在文昌阁终点站停靠和转掉头的时候,还会在电子屏上打出感谢文昌阁社区为他们提供办公场地等这样的字样。
  车站的调度曾说,社区给他们免费提供办公场地,社区干部坐车可以不买票。“我们要买票,让1路车到社区,是给大家提供方便,我们社区干部和大家一样,只要乘车方便就好!”王和平笑笑说。
  社区里的“十佳调解员”
  社区的工作繁琐而实在,社区居民只要有事都给王和平打电话,谁家屋子漏水了,谁家狗把人吓了,孩子打架了,夫妻争吵了……类似的琐事都要找他,无论白天还是半夜,哪家有事,他必定第一个赶到。社区里婚丧嫁娶,王和平就是主事人,他还组织了社区治丧委员会。有的儿女们不敢给过世的老人换衣服,他亲自为老人穿衣,让每一个老人走得有尊严,多年来从他手里送走的老人已有44个。
  2010年,王和平从800多名基层干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优秀人民调解员”,而他这一身调解的本领都是在社区具体的调解工作中锻炼出来的。在他的调解工作中,有一个案例尤其值得一提:在父母过世后,对于由谁来照顾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症的刘继海,兄弟姐妹发生纠纷。从2005年至2010年,王和平历时5年先后为他们调解7次。在调解中,王和平和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一谈就是五六个小时,最后一次调解时,王和平真挚的话将一家人都说哭了,亲情战胜了隔阂与争执。在王和平调解下,大家最后将照顾愚痴兄弟的责任交给其大嫂。
  每一次的调解,既是一次普法教育,也是一堂道德感化课。王和平还在社区干部中建立了“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工作机制(“五必访”,即新迁居民家庭必访,支持社区工作的辖区单位必访,“两劳”释放人员必访,邻里矛盾纠纷必访,每个社区干部每月必须走访10户居民家庭;“五必问”,即每月户籍变动情况必问,遇到共建单位必问,碰到社区流动人员必问,70岁以上老人情况必问,再就业上岗人员情况必问;“五必记”,即下岗待业情况必记,困难家庭情况必记,解难设想措施必记,居民互助服务必记,走访家庭情况必记)。文昌阁社区属于老社区,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集中。因此王和平在社区落实“邻里互望”、“楼间互望”等措施,邻里间的相互照看,保障了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日常生活平安。
  王和平就是这样一个热心人,虽已年近60岁,但每天仍然忙碌个不停。他说,“把一家的事儿办好了,能暖千家万家。日常工作虽然又忙又累,但是大家认可你,对你尊重,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