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3-08-03 16:09:06 阅读量:
西部网讯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把推行财税收入综合服务大厅作为继续深化综合治税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全市率先启动财税收入综合服务大厅,有效解决了财税收入缴纳人“重复办证、重复申报、重复跑路、重复受理”的问题,实现了在协作中优化服务资源、在工作中形成服务合力、在创新中提高服务水平的目标,打造了财税收入服务的大窗口,让缴纳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实现了财税收入征管的五化。
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体现服务人性化
大厅分7个功能区,咨询服务区,配备专职咨询人员,同时配置2台触摸屏查询机,方便纳税人查询;资料取阅区,设置绕立柱一圈落地式资料架,将常用的14类财政税收资料印制成册,摆放上架,方便纳税人取阅;取表填单区,设置落地式文书存放架2组,放置54种常用空白涉税文书,供纳税人免费使用。设置2组填单台,将20多种常用表、证、单制作成规范文书模板,引导纳税人对照填写。收入办理区,设置10个多功能岗位,6个申报岗位,2个代开发票岗位,2个财政非税收入岗位,配增居民身份证阅读器,自动取号机,引导、分流纳税人有序办理财税收入。自助办税区,配备5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安装5台打印机、同时配置了POS机,支持纳税人小额现金交款和支票受理,方便纳税人查阅税收政策、打印资料、申报纳税等,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办税服务区,设置7个专门岗位,负责文书受理、税务登记、发票发售、金税发行等有关业务;在显著位置设置1块大型电子显示屏,发布税收政策和涉税信息。
科学设置 合理归并 实现岗位多功能化
“一岗通办”采用“一人、双机、双系统”的模式,即每个工作人员同时操作两台计算机,通过一键切换到国、地税征管系统,实现一个工作人员一次接待完成两个系统的操作,完成国地税业务“一窗办结”。财政、国税、地税收入业务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形式上都进行的业务上的融合,财政、国税、地税工作协作,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及时杜绝了营改增后政策调整而导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收入的流失,增加了财政收入。
文书大厅受理 内部流转 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
按照“前台受理、内部传递、限时办结、岗位出件”的服务要求,纳税人提交涉税事项申请资料,由综合服务大厅办税服务区所设岗位统一受理,实现办税流程标准化,为纳税人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的办税服务,规范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税务执法及管理行为,避免了权力寻租。通过业务流程组合再造,将由业务部门受理和办理事项前移至综合服务厅,所有的文书纳税人只要送达前台受理岗,在规定的时限内就可以拿证件或审批件,方便了人民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
减少环节 压缩时间 实现工作程序简约化
梳理整合现有流程,简并流转环节,对87项业务进行改革尝试,将税务登记的设立、普通发票的调整等9项“非即办事项”调整为“即办事项”,使环节从3—5个减少到1个,共减少41个流转环节。压缩工作时限。将13项审核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合并调查事项。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专用发票领购许可、防伪税控企业最高开票限额审批、发票票种核定申请审批、纳入防伪税控企业申请审批”5项税收业务,合并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事项申请审批”1项业务,相应将5个审批表合并为1个。一般纳税人从认定到领取发票,采取一次性告知,一次性下户调查,一次性审核审批,办结工作日由110个缩为10个。
创新管理 信息支撑 实现收入征管信息化
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对纳税信用等级A级的企业,老、弱、病、残、孕及其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其他需要给予照顾的纳税人,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涉税事项。设立税收法律援助中心,纳税人对相关法律资料不明白的可以前来询问,在纳税期间发现执法机关不合理的、不满意的、违法的工作流程,可到税收法律援助中心举报,中心将及时受理、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纳税人;如果纳税人仍不满意,中心将向相关司法部门提请税务行政复议。积极开展提醒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等各类特色服务和实行首问负责制、值班制度、服务规范等相关制度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打造财税收入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了财税收入综合服务中心QQ群、财税收入服务邮箱、短信平台、微信与微博平台等多个服务系统,这些系统提供了包含在线互动交流、资料下载、信息通知、业务查询、在线办理等服务体系,让纳税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享受到创新税收服务的便捷。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得纳税服务工作与征管工作相结合,实现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纳税服务。(通讯员 白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