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鸡日报 时间:2013-04-19 17:36:32 阅读量:
当我们乘船航行,在岸边看到大海上、江河里、湖泊中缓缓驶来形形色色的船舶时,就会浮想联翩、感慨不已,末了,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个问题:船是谁发明的,最早的船是什么样的呢?远古的人类还不会凿井取水,人类祖先大都选择距水源近,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河流、湖泊边缘居住生活。人类是如何渡河、水上捕鱼、出海航行的呢?在陕西省宝鸡的北首岭遗址中, 1958年出土了一件彩陶器,网纹船形壶向人们昭示了人类最早的船的雏形。
网纹船形壶属新石器时代陶器,距今约 7100年至 5600年,质地为细泥红陶,高 15.6厘米,口径 4.5厘米,宽24.9厘米。它外观上似一船形,颈两旁肩上的两耳可以穿藤条、皮条或绳,壶的腹侧用黑彩绘着长方形网格纹,网纹的两侧还有鱼鳍状的三角形纹饰。该壶采用红色的泥质陶烧制成,器身作菱角状,底呈弧形,腹扁而中部略鼓,菱形的两端成梭形尖角,壶口位于船形腹的中部,为杯形口。使用时,在壶中加满水,再用木塞盖住壶口,在两个环耳上穿上绳子或者藤条,随时饮用,它是一水器,先民外出打猎或劳作时携带方便。更为特别的是,其器腹两侧的黑彩绘画,它由两组平行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四方连续纹样,恰似一张渔网,远远望去,犹如网撒水中,渔人凝视河水,有张网待渔的期盼,也有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它以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形象,表现了远古时期人与鱼的特殊关联,暗示着氏族起源的图腾观念。网纹船形壶的造型优美,颇像一只飘荡的小船,此器因此而得名。在这之前,我国还没有发现完整的船只,而船形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反映了当时渔船的造型及渔网的形态,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船的雏形,也是仰韶文化时期船舶制造技术的真实写照。
凝视着这件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仿佛聆听到了远古人类演进的历史足音。透过历史的烟幕,遥想这件宝物在出窑时面对的世界,那必然是满山葱茏茂密的树木,遍野千花百卉盛装的草丛,清澈的河水,鱼儿欢快地嬉戏,碧蓝的天空,百鸟在飞翔,百兽在游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六千年过去了,人类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建造出先进的船舶,它们出海航行、潜水作业、探寻海底……但是今天的人类快乐吗?幸福吗?很多地方天是灰的,水是黑的,水源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曾经的清清河水已经变成了黑水,很多的河流里哪还有鱼儿的踪迹?草原变成了荒漠,冰川变成了海洋,气候反复无常……人类若仍像这样盲目奋进,再有一个六千年后,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时人类还存在吗?今天的很多问题都说明,“历史”不应只是人自身及其社会的历史,更应包括地球面貌在人手中变迁及受迫害的历史。只有清楚地球的原貌及存在的条件,人类才可在地球上科学地生存并发展。因此,我们要保护水资源、水利环境。
这件记载远古北首岭人出行捕鱼痕迹的网纹船形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北首岭遗址的建设项目已被国家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2013年的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北首岭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到了首位。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件古老而神秘的艺术珍品有望在北首岭博物馆建成时和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