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3-04-10 09:53:52 阅读量:
突出四个先行 密切联系群众
从去年开始,扶风县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突出学习教育先行、征求意见先行、对照检查先行和解决问题先行,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县上以“千名干部大培训”活动为抓手,通过支部学习、专家讲学、体会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坚定为人民服务信念。
从今年2月份开始,以“千名干部大调研”活动为载体,利用1个多月时间,在全县开展“纳谏于民”意见建议公开征集活动,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公布邮箱、设立意见箱、走访座谈等方式,征求各镇、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征求到意见建议530条,涉及民生民事9大类共73条。
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对照检查,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积极开展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作风上有新的气象、新的面貌,在与群众的关系上更加密切、更为融洽。县上对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梳理出了加大县城老区改造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等10件实事,明确包抓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三级干部包联 夯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县上建立了“三级包联”制度,夯实工作责任。
县级领导实行“三包三联”。每人包抓1个镇、1-2个村、1个“两新”组织,联系1名困难党员、1个贫困户、1个科技示范户。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到包抓的镇、村和“两新”组织调研不少于10次,走访包联对象不少于10次。每年参加包抓村党员大会、党员代表会议、群众代表会议不少于2次,走访党员不少于村党员总数的1/3,走访群众不少于30户。
科级领导实行“两包三联”。每人在本单位所包村包抓1个村民小组、1个产业基地,联系1名困难党员、1个贫困户、1个科技示范户。每年下基层不少于60天,走访包联对象不少于12次,每月至少到包抓村民小组1次。每年参加包抓村或村民小组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不少于3次,走访包联村民小组全体党员,走访包联村民小组群众不少于30户。
党员干部实行轮流驻村。单位干部职工每年必须到包抓村脱产驻村不少于30天,每次驻村时间不少于1周,至少联系1个贫困户。每年参加包抓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不少于1次,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
两承诺三公开 解民忧办实事
活动中,县上要求包抓单位要向包抓村承诺办实事项目,领导干部向联系群众承诺办实事项目,包抓单位承诺事项要进行公开,领导干部承诺事项也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年底群众评议践诺情况。
“最近我家的3亩白皮松树苗全部卖完了,每亩创收2万多元,我的一块心病终于放下了,这些都多亏了许玉柱啊。”这是法门镇马家村一育苗群众的心里话。该村党员科技示范户许玉柱在联系群众“连心卡”上公开承诺,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从事白皮松育苗产业,种植面积360多亩,产值达80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
该县采取组织部建档设卡,对单位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事项实行“销号管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目前,全县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已经直接联系群众2100户,发送干群“连心卡”2100份,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1830多个,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1100件,现已落实办理3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