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搭建百姓大舞台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04-09 14:22:59
阅读量:
没有一个专业演员,凭着20多家才艺培训机构,100多名专业才艺辅导员,培训出500多名群众演员,他们用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组成了一台老百姓自己的春晚,为当地群众奉献了一场充满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春节联欢晚会,连一些专业人士也惊讶于他们精彩的表演和高水平的演技。这就是县文体广电局举办的2013年百姓大舞台春节联欢晚会。这种群众表演、群众观看、群众享受的文化活动格局的形成,基于县文体广电局一班人在新形势下逐渐琢磨出来的一种文化惠民新模式。
一次集体智慧的创新,为群众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为了活跃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县文广局领导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有的优势,决定创建百姓大舞台。文广局有业余的节目主持人,有闲置的文化广场,群众有精神文化的需求,何不为全县的老百姓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最初的想法产生于局委会上的一次讨论,如何充分利用广场,让大家唱、让大家看、让大家乐呢?这样既能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又能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文化广场,可谓是一举三得。这一想法立刻征得了大家的赞同。
2012年3月份县百姓大舞台正式搭建开始运行,百姓大舞台活动以“让大家唱、让大家看、让大家乐”为原则,以“文化精彩,魅力”为主题,以“百姓大舞台,有才有意您就来”为特色,立即在全境掀起了争上百姓大舞台,充分展现老百姓风采的热潮。
一种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成就了节目的异彩纷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县百姓大舞台的搭建,恰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局里下发关于举办百姓大舞台的文件不久,报名热线电话铃声便是不断响起。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节目形式包含了唱歌、戏曲,诗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参加节目演出的演员有机关干部,有小摊贩,有富商大贾,有教职员工,有中小学生,有农民兄弟,最高年龄达70多岁,最小年龄则不到6岁。一时间百姓大舞台成为群众才艺展示的中心,文化广场真正实至名归,成为县城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一种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 ,把文化惠民落实到了实处。
随着百姓大舞台活动的持续进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偏远乡镇的农民也跃跃欲试,但来回的车费和化妆、服装食宿等费用又成为他们望而止步的重要原因,为此,局委会迅速拿出了关于举办百姓大舞台的几项惠民措施。一是凡是路途较远的乡镇村老百姓大舞台演出均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使老百姓感受文化惠民的温暖,调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享受身边的文化精彩。二是对于由乡镇或村上组织的专场演出也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把钱切切实实地运用到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去。三是积极联系企业赞助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现状。自百姓大舞台开办以来先后联系了县怡心园温泉大酒店等十多家企业赞助此项活动三十多万元,缓解了百姓大舞台活动经费的不足。四是对处于偏远山区的乡镇管区,把文化送到他们那里去。2012年度先后利用流动演出车把文化惠民演出送到北部沿山乡镇曹村镇和最偏远的山区峪岭乡,使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了文化惠民的好处。
同时,对于那些长期支持百姓大舞台,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给予一定的奖励。刘淑茹,县陶艺社区退休职工,自发组织了老年艺术团。一年来在文广局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积极踊跃参加,从来不计较报酬。为了奖励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局里从乐器设备到资金都给予一定的支持。王德明的秦风剧社其实就是一个自乐班,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县文广局也拿出一定资金支持他们更好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县文广局还先后向张桥镇老庙镇庄里镇等多个乡镇给予了资金上的补助,把文化惠民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个群众自娱自乐的舞台盘活了全县的文化活动大格局。
一个群众自娱自乐的百姓大舞台荟萃了全县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优秀节目,一辆流动演出车把身边的文化精彩带给了的父老乡亲。百姓大舞台盘活了整个县的文化活动。既有农民进城演出,又有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把城市的优秀节目送到偏远的乡下。在这一活动的影响下,全县的文化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先后有东上官管区、梅家坪镇等多个乡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掀起了境内文化活动的热潮。截至目前,百姓大舞台活动共演出56场次,直接参演群众达5000多人,辐射带动15万人次参加,受益群众达80万人次,覆盖全县17个镇。
一种健康向上的格调潜移默化着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频阳大地掀起的一股文化活动风潮,不仅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群众在享受着文化精彩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假如你到街道或乡村走一走,你会看到另一种景象,早晨或下午,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跳广场舞的人多了,练太极的人多了,唱戏的人多了,打麻将、说是非、当街叫骂的人少了;懂礼貌、讲文明、遵纪守法的人多了,野蛮、不文明、违法乱纪的人少了。的今天由于文化春风化雨的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在变,行为在变,习惯在变,人生价值观也在变……
一些喜悦之后的困惑,成为制约文化发展的瓶颈。
新的文化惠民模式带动了全县的广泛参与;别具一格的百姓大舞台为群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汇聚了全县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秀节目;灵活的管理机制激活了全县文化活动格局。但是在喜悦之后同样面临着许多困惑。一是文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农村文化活动发展的不利因素。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农村的文化活动除了唱歌唱戏和简单的舞蹈之外,活动形式显得有些单调,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普遍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问题,加之缺乏经营文化的市场经营人才,即使很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也难以做到发展和经营。二是文化活动器材及文化活动场地的不足,同样影响着广大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虽然中、省、市配发了部分文化活动器材,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开展文化活动的要求,制约了他们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活动场地,使得广大的文化活动不能有效地组织。三是公共文化投入不足,制约着全县文化的发展。例如老庙老鼓,虽然已被命名为省级非遗项目,但由于缺乏策划包装,缺乏必要的市场运作,至今仍然停留在为农村红白喜事及单位庆典活动演出的层面,使得这一非遗项目始终难以突破现有状态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