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精细管理创建文明城市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04-08 11:14:16 阅读量:

  规模宏大的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博物馆建设快马加鞭,市中心医院新址建成投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安居工程高楼,一条条宽阔通畅的大街,以及节能环保的亮化工程、四季常绿的景观美化工程,在不断的拓宽和延伸中拉大了渭南中心城市的框架,折射出这座农业城市转型蝶变的求索之路……
  2012年,丰荫村拆迁难题顺利破解;朝阳大街东段道路提前建成通车;解放路中段道路实现贯通;渭河北堤城区段全线绿化……这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城市管理方式的结果。
  继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之后,我市又紧锣密鼓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工作。为了适应创建文明城市的新要求,去年新建了4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增设果皮箱和垃圾收集箱共计300多个;拆除违章建筑2.1万平方米,拆除燃煤锅炉51台,城区野广告显著减少,空气明显改善。
  渭南被称为“陕西东大门”,而位于老城的渭南东入口则可以说是“门户中的门户”。在老城改造过程中,区上强调:一定要确保群众收入不减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很多村民一下子变成了城市居民,住进了安置小区,拿到了股权证书,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2012年,先后编制完成了18个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规,9个城中村改造平稳起步,59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
  精细管理,以人为本。区上为环卫工人配备了部分电动执法车和垃圾收集车,建成了20个环卫工人休息室,给他们将工资涨到了1100元,同时为110名环卫工人解决了超龄社保问题。今年,区上将借助省市资金,继续扩大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同时力争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城市管理方式的创新和进步,还体现在社区管理方面。2012年,区上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服务站、22个公共服务大厅、4个综合市场,让市民的生活更加舒心。位于老城的文昌阁社区,是渭南城区首批建成的拥有一站式办公条件的社区。该社区的王书记说:“一体化办公确有优势。原来老百姓可能要跑很多部门,现在一下就给你办到头了;而且工作人员之间有业务交流,工作能力也可以提升。”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邻里互望”的活动,让老死不相往来的城里人互相熟识、互相关照;“临终关怀”的体贴,则让很多儿女在外的老人享受到了胜似亲人的亲情;居民家庭有矛盾,热心的社区调解员会到身边……今年3月1日,省委、省政府表彰该社区为“文明社区”。
  社区管理工作亮点纷呈,农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去年,共流转土地3.7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3个。3月29日,记者来到官底镇滕头公司苗木基地。去年西洽会上,引进的浙江滕头公司万亩苗木基地项目建设顺利,该公司计划3年时间投资5亿元,打造西北五省最大的苗木基地。去冬今春,这里已硬化田间道路40公里,栽植了法桐、杉树、樱花等13类苗木共23万余株,每年可以帮助附近紫郭村等五个村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上海中大果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高规格千亩优质葡萄基地初具规模。官底镇政府张副镇长说:“这两个企业,有一个已经不得了。现在两个都在咱镇上,村民日子好过多了。”
  2012年,快速发展的葡萄产业让声誉鹊起。渭北葡萄产业园已经建成园区“四纵三横”骨架路网、万米葡萄长廊、生态观光园、民俗文化表演场、欧式葡萄酒庄、垂钓池、百果园等一批产业项目。去年,葡萄产业园区接待游客5万人次,成功举办了渭南首届葡萄节暨全国第17届葡萄学术研讨会,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西北赛区园区创意银奖。葡萄产业也使下邽镇成功跻身为第二批陕西旅游特色名镇。
  如今,漫步渭南城区,一座座美丽的公园和连片的绿地,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给人一种草木随路转、城在花园中的感觉……市民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树变绿了、路变宽了、楼变高了,城市变得更靓丽了!管理持续创新,提升城市品位,给力文明城市创建,渭南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