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13-01-16 14:37:11 阅读量:
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赵兴维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随着岁月的流逝,抗战老兵距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日前,记者探访了一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赵兴维,让大家去认识一下他的传奇人生。
浴血奋战背包里解出子弹壳
赵兴维,家住商洛市黑龙口镇松沟村,1943年参军到国民党杜聿明部队,随军战于贵州、云南及缅甸等抗战前线,与日军作战,历尽艰辛,数次血染沙场。因为有文化懂知识所以一直负责战场测绘,他曾任炮兵参谋一职。
“因为当时,几乎国家要灭亡。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当亡国奴’。在那情况下,我是青年学生,后来参加第一次远征军,我去保卫祖国、报效国防。”说起当年的抗战经历,赵兴维老人还一副壮志酬筹的神情。
1949年,赵兴维加入解放军,随湖北军区刘伯承第二独立旅八连参加了华北战役和华中战役。赵兴维告诉记者,当年大军渡江时,他由青滩过江后随军队做地方工作,在建始、恩施等地剿匪反霸,建立地方政权。
回忆起当年的战争岁月,赵兴维说,1949年在打双狮岭的时候,那场战斗最惨烈,最让他印象深刻。“当时我是解放军炮兵团侦察连的,被上级称为‘尖刀连’。战争很惨烈,死亡人数过了大半。那次,我们营长阵亡了,我们的战斗最惨,我背包里晚上解出来两个子弹,隔一层布没有打穿。”无数次血染沙场,但是老人给我们说的最多的却是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自己如何配合突击部队给日寇以最大打击。
1950年,赵兴维被调往东北军区,编入中国特种兵22师206团喀秋莎炮兵团指挥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至结束,期间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老人自豪的告诉记者,他还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我是测绘员,负责阵地测量的,要是打仗的时候,先把阵地一测量,回力多少,阻力多少,计算成公顷,一个炮弹能制压几个公顷,一共解决这个战斗需要多少炮弹,用多少炮弹,一回计算好。炮手在车上刚把电码一按,一个起爆,整个地就炸平了。”虽然时光荏苒,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关于战争的记忆,对于战争幸存者们来说仍然历历在目。采访中,赵兴维老人也在尽力给记者回忆当年的战争场景。
枪林弹雨12年,除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赵兴维还参加过华北、华中南、抗美援朝等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
服从组织安排 转业后投身家乡建设
1954年,赵兴维老人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回家,在农业合作社担任会计数年后,又被组织派往四川旺巷学习高炉冶炼技术,回来后参与了当年丹凤铁厂的组织筹建及生产工作。
“丹凤铁厂,我在那里负责冶炼工作,我是技术员,丹凤铁厂的技术课是我带的,那一本教材是我写的。”说起自己刚复员回来那几年在地方上所干出的成绩,躺在床上的老人不由自主挺起了自己已不甚伟岸的胸膛,但当说到六几年以后自己就服从组织安排回家务农,赵老却连连摇头说记不得了,不说了。
如今的赵兴维已经91岁高龄,从老人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他虽然成家并育有四个子女,可是因为一直多病无力供养妻女,两个儿子年少时便因病救治不及时导致双耳失聪。之后,赵兴维老人更是和儿女分家,说明两辈人都各自谋出路。
记者采访时,赵兴维老人刚刚大病出院,虽然政府报销了部分费用,但是老人还欠了很多的外债。当记者问起还有什么需要或者愿望时,老人却说他经历过真的觉得活不下去的艰难岁月,现在都这么大年龄了,衣食无忧,也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已经没什么心愿了。
编后语: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引用自己父亲当年形容二战老兵们心境的话说:“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老兵在慢慢凋零,一代抗战老兵的荣光却永不凋零。岁月无情,抗战老兵正在不断凋零,历史的记忆碎片也在不断风化。寻访抗战老兵,其实是寻找还原历史真相的路径。寻访抗战老兵,也是为了弘扬我们民族的荣耀,因为抗战老兵,就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