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2-10-31 20:33:42 阅读量:
从创模工作伊始,我市就将“加快经济建设、打造宜居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来抓,而这也成为决策者对于造福渭南民生的许诺。随即 “创模”实施目标被列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内容。为了努力使社会各阶层都来关注“创模”、参与“创模”,为“创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市拓宽宣传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构筑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宣传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阵地。同时,在每年初将宣教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创模办、市直各相关单位,做到目标、责任、人员三到位,在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势头。
“创模”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在创模过程中,我市在各大媒体设立了《创模专栏》,各县(市、区)也坚持日常的“创模”公益宣传,将“创模”宣传日常化。我市还编发《创模手册》12万册,发送给市民。并利用手机短信、固话等方式向市民播发“创模”短信,制作《渭南市创模决定宣传片》、《创模形象宣传片》、“创模”标语等宣传资料,在渭南城区主要街道和公交车体、出租车车载LED、沿街各门面门头LED滚动播出。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创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以及创模人人参与、从我做起的各种形式的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创模”宣传活动。市创模办联合各成员单位和各专业组成员单位开展了“创模”知识竞赛活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宣传教育活动,邀请了环保专家进行了“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巡讲活动,组织了全市40余名艺术家深入“创模”采风点,参观、座谈、采访,创作了一批反映全市“创模”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文艺作品。通过一系列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全社会掀起了“创模”宣传的高潮,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创模”知识、了解“创模”内容、主动参与“创模”活动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而《渭南市创模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则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方便。创模办创办的《创模简报》,汇总刊发全市重大“创模”要情、各县(市、区)“创模”最新动态,宣传了全市“创模”工作新举措、新成就,推动全市创模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让学生参与“创模”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校园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创建过程中,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设了环境教育课,并做到课时、教材、师资、教案、教具、考核六落实。在开好环境教育课的同时,坚持把环保主题教育与相关学科渗透相结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了解环保和创模方面的知识,确保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同时,我市还以“绿色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自觉性,从而形成人人宣传创模、人人践行环保的良好风尚。2009年—2010年,全市共命名省级绿色文明学校2所,市级绿色文明学校27所。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创模征文比赛,全市75万中小学生全部参加,低碳理念、低碳知识和低碳生活方式得到了普及。而在近期开展的“我要健康成长我要无烟环境”绘画征集活动、“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不断增强了中小学生的生态道德、环境伦理教育,使他们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文明行为。
2009年9月,“创模”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全市共在中、省、市各类新闻媒体刊登创模信息4000多篇。专题片《渭河水质明显改善》相继在中央电视台、陕西卫视播出;《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回望:八大工程打造生态宜居新渭南》、《陕西渭南市“十一五”火电企业脱硫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华县8台钼焙烧反射炉关停年可减排二氧化硫2000吨》、《渭南污水不再直排渭河》等一大批稿件相继在《中国环境报》、《陕西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环保部网站、省政府网站、《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媒体刊发、播出。
“创模”活动的深入宣传,增强了市民的“创模”意识,使生态环保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今,“创建环保模范城,建设美好新家园”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已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市民的生活当中,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记者 梁 元 实习生 王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