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12-10-13 20:39:06 阅读量:
榆林是我国沙漠化危害和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造林保存面积增加到2092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9%提高到目前的3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了将我市建设成塞上生态名市,2011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染山川、花满古城、美驻沙漠”的“三年植绿大行动”。与此同时,按照多植树、植常绿树、植大树、植乡土树种为主,多树种、多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方针,市上从2011年9月到2014年底,用三年的时间在榆林城市规划区以外1至5公里范围内新增造林面积51773亩,使该区域内林木覆盖率达到60%以上。重点建设内容为“一带”“两区”“三网”“四河”“五园”“多片”造林绿化工程。目前, 榆林城区环城林带已初具雏形,犹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环抱着榆林城,构筑起榆林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防线。
“一带”扮靓环城路 “两区”景色更迷人
9月19日,70多岁高龄的王宏航和家人乘坐飞机从西安来到榆林。走出候机大厅,机场院内油松、云杉、旱柳、垂柳、国槐等乔木树种郁郁葱葱。驱车行驶在机场路上,路旁的绿化带上尽是沙地柏、玫瑰、水腊等花灌木,修剪整齐,错落有致。
王宏航老人看着眼前的景象说:“我离开家乡几十年了,这次带着儿孙一起回来,来之前说好带他们来榆林看沙漠,现在孩子们没看到沙漠,都说很失望。但我的心情很激动,我的家乡再也不是荒凉的大漠之城了,而是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的塞北江南啊。”
老人所看到的机场路即为榆林环城路网绿化带的一景。榆林城区外围有高速、国道、省道及地方道路等过境道路10条,总长201公里,“一带”的重点规划即在榆绥高速、新210国道过境线、榆麻路、榆佳路4条道路两侧各50米的宜林地上进行造林绿化,完成造林7357亩,共栽植苗木2032088株,以栽植樟子松、油松、旱柳、河北杨等高大乔木为主。
榆林城区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是榆林市生态林业建设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按照多植树、植常绿树、植大树、植乡土树种为主,多树种、多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方针,榆林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工程规划沿榆林城区12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外缘营造1至5公里宽的环城防护林带,建设范围为:南至榆阳镇归德堡村,北至牛家梁乡王则湾村,东至青云镇政府,西至横山县白界乡刘家海子村,区域总面积46.22万亩。
镇北台与青云寺风景区是榆林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为了使景区内变得更加风景迷人,市上决定打造“两区”绿化景观,即在镇北台、青云寺风景区以补植补造为主,造林100亩,栽植景观树7700株。据市林业局绿化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城区各单位一直坚持义务植树,联合打造景区植绿,镇北台的绿化率已达60%以上,下一步将按照园林景观配置,在景区周围搭配一些景观树,使景区成为‘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景,冬季有绿’的风景名胜区。另外,青云寺的总体规划方案已经通过评审,即将具体实施造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