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完善机制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来源:西部网 时间:2012-10-13 20:37:40 阅读量:

西部网讯 近年来,汉滨区针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任务繁重等现状,着力从经济、政治、工作等方面强化措施,不断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后备培养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激活村干部队伍活力,充分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立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扩大选任民主化。坚持民主、竞争、择优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两推一选”的程序和办法,真正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尤其是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有本领”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高党员群众的满意度。

二是拓宽选拔渠道。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选人渠道,扩大选拔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职业界限,采取以城带乡、跨村任职、组织下派等多种形式选贤任能,特别是注重从科技、致富能手和其他经济能人中选任,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三是提高素质结构。鼓励和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镇办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职务,优化知识和学历结构。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改进培训形式。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分14个片举办培训班,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全区所有村干部进行全面轮训,同时还选派部分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到西安等地培训学习,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提供保障。

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村党组织书记自身需要出发,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在形式上,创新培训载体,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观看电教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内容上,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重点,强化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岗位业务、农村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加快实施学历教育。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另一方面还注意选送现任年轻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改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知识结构。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工作上帮助。实行镇办领导干部包村驻点,明确包村领导和驻点干部,层层分解任务,积极帮助村党组织书记做好各项工作。把镇办干部年终考核与包村工作情况紧密相连,让镇办干部与村干部责任同当。

二是思想上解惑。镇办党政领导与村党组织书记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消除思想顾虑,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

三是生活上解困。区委组织部建立了“党内关怀基金”,对那些家庭生活困难或出现突发性灾祸、患重大疾病的村支书记,组织上及时上门慰问,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生活困难。该区通过多种方式,把对村干部的关爱、鼓励转化为他们做好工作的动力,从而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四是实行离任补贴。对连续任职15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根据连续任职年限,分四个档次,由区财政每年分别发放360元、480元、600元和720元的离任干部生活补贴。

建立管理考核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民主议政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严格落实和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二是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综合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突出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和谐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在考核方式上,以深化完善岗位考核评价机制为出发点,实行自查自评、组织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年度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考核结果要与经济、政治待遇挂钩。

三是规范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报批备案管理制度、离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他们在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立队伍培养机制。

在选拔方式上,坚持村级党组织推荐与镇党委考察相结合,坚决防止村级党组织随意指定现象的发生;在标准确定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能力化;在选拔数量上,保持每村1至2名后备干部常数,并实行动态管理;在选拔对象上,注重从复退军人、回乡青年、务工经商者、优秀大学毕业生当中选拔,并把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与此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使用上,坚持认真培养、敢于使用的原则,把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计划。

同时,还坚持备用结合,当农村党组织书记出现空缺时,及时通过合法程序,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农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陈善军)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