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文明提升渭南的对外形象 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强势推进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2-10-13 20:37:04 阅读量:

  本报讯(记者王松)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东大门为目标,提出了用5年时间新增绿化面积28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全力打造绿色文明活力东大门、生态宜居和谐新渭南。目前,全市人工造林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其中主要道路沿线、黄渭洛河沿岸、城镇、村庄等重点区域完成造林10.19万亩。新建经济林基地13.24万亩、用材林基地4万亩,育苗2.88万亩,繁育各类苗木1.4亿株,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

  我市园林建设在工作措施上创新机制,通过利益驱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绿化机制,为绿化工程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明晰产权,谁栽树、谁管护、谁受益,引导群众参与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公开招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缓解财政压力,加快绿化进度,提升造林质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培育和发展造林大户。白水县吸引37位安徽投资商,投资4000万元,营造核桃经济林和速生杨用材林8000亩。大荔段家镇花城村3户村民联合出资营造泡桐速丰林800多亩;号召企业参与绿化,境内主干道路沿线的95家企业积极开展绿化工作,新增绿化面积610亩;义务植树基地化。澄城县、华阴市对部门单位义务植树地块实行“划片分段、插牌亮界”,建立“一包3年”长效机制,确保了造林成效。

  同时,突出重点,产业带动。按照“大栽杨柳槐,广种经济林”的原则,重点选择杨、槐、桐及干杂果经济林树种,大力培育用材林、经济林基地,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临渭、华阴、华县、潼关在秦岭北麓浅坡发展核桃基地;大荔县在三河滩涂地发展速生杨及冬枣产业;韩城市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花椒生物产业基地。各地还加大技术扶持力度。

  合阳县组织林业科技小分队下乡入户,为群众讲解花椒病虫害防治、核桃栽植管理等知识。临渭区组织塬区干部群众赴黄龙参观学习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全市各地采用委托、定向和市场调节,国有、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林木育苗面积稳步增加,既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造林绿化建设过程中,我市还加强造林工程管理,坚持进度、质量并重原则,严把苗木关、栽植关、管护关,积极采用截杆、蘸浆、鱼鳞坑整地、保水剂和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等实用技术,全市造林成活率达到90%。各地以道路绿化、荒山绿化和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富平县绿色林荫大道、大荔县洛河北岸城区段防护林带、合阳县西禹高速公路出口绿化、临渭区渭河渭南城区段北堤护岸防浪林绿化等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造林绿化示范点,有效改善了全市及部分重点区域的绿化现状。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