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铜川日报 时间:2012-10-13 20:35:07 阅读量:
我市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以发展中医药休闲养生产业为突破口,打响药王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休闲养生城市,备受媒体关注。10月10日上午,市委书记冯新柱就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接受了《人民日报》和《中国报道》两家媒体采访。
采访中,冯新柱与记者围绕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思路、进程、成效及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记者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在谈到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目标、思路、进程时,冯新柱说,铜川连接关中陕北的区位优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矿产资源丰富,人才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千年历史中,为群众健康做出了贡献。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国民健康服务,市委、市政府经过综合研判,依托优势,确定了转型发展的目标,即以发展中医药休闲养生产业为突破口,打响药王品牌,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我们依托铜川的药王、药王山文化资源优势,以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休闲养生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去年提出了建设“两园四区四基地”,即大唐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药王山景区、照金-香山景区、玉华宫景区和陈炉景区,中医药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基地,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目前我们已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以四基地建设来推动铜川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铜川和全国的百姓健康。目前,我们已筹备产业基金4亿元,四基地建设按照计划开工,同时成立了中医药发展局、孙思邈研究院;正在筹备中医药研究院、研发中心;在全市医改中开展中医培训,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中医服务体系,服务群众健康;全市已种植中药材7万亩,一些企业积极开展保健产业开发,根据药王《千金方》开发药膳、药酒、药枕和其他养生保健产品。现在的铜川,有名山、有名医、有名药,休闲养生城市的转型发展方向日益明晰,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看好铜川发展前景,纷纷来铜川投资,成都联星集团就是慕名而来,在铜川投资医院建设,开发养生餐,铜川转型发展势头非常好。铜川的转型试点工作同时经历了现有资源就地转化,加快非资源产业发展,加紧寻找新资源的“三部曲”。
就转型试点经验,冯新柱说,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二是方向日益明晰,三是地方决心大。省上成立了由赵正永省长任组长、娄勤俭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转型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听汇报、解决问题。我们把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作为“药引子”,抓住机遇,动员全民,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一手抓解决历史包袱,一手抓招商引资,集中全民力量推进转型工作。
当谈到转型发展中工作机制创新时,冯新柱说,我们建立了重点工作模块推进机制,把全市重点工作分为22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一名市级领导任组长负责包抓,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各模块工作的协调推进和考核。完善考核机制,改年度考核为季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谈到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时,冯新柱说,我们自2003年底开始,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相结合,截至目前,我市基本完成了北市区八大棚户区改造,在建保障性住房4.4万套,建成保障性住房200多万平方米,3.45万户、12万困难群众已迁入新居,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以前铜川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现在,在全国120个重点监测城市中,铜川排名第三;全国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最快城市中,铜川位列第七。
当记者问及铜川在城市转型发展探索中如何凸显民生,让老百姓得实惠时,冯新柱说,我们在转型之始,就把如何让老百姓得实惠,作为我们路径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去年开始,全市开展了“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今年又确定了民生十大工程、转型十大项目的“双十行动”,作为今年转型发展目标。通过实行人人技能工程,培植产业,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事实也证明,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最大,比如收入、住房、空气质量、生存环境等,教育、医疗、城乡养老统筹等工作铜川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展望铜川未来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时,冯新柱表示,试点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新路,试点好比“药引子”,就是机遇,成功与否关键在人,要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不违规不违法的前提下,把国家试点的政策、资金用好用活,发挥其最大效益,把铜川历史问题解决了,让老百姓生活富裕了、幸福了,我们的试点也就成功了。目前虽然我们还不能说是做得最好,但我充满信心,到“十二五”末,铜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位列全省前列,二三十年后的铜川将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百姓幸福、全国乃至世界向往的休闲养生福地。
采访结束时,记者表示今后将继续关注铜川的转型发展,积极进行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