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警察少年」在温暖与被温暖中成长——西安灞桥公安:田通

来源: 时间:2022-10-11 08:50:23 阅读量:

年轻的血液
自由的灵魂
滚烫的热情
激昂的斗志
为炙热的梦想发光发亮
在奔腾的岁月里茁壮成长
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与故事
点滴的微末
朴实的平凡
汇聚成山海
流淌成江河

西安灞桥公安宣传开设全新专栏记录青年民警成长故事,从他们的视角,走进警营、走进公安工作、走进警察生活,这里面有真实的工作记录,有总结成长、收获感悟,有闲暇之余的一点随心而谈,也有才华横溢展现真实自我,这里是

——“恰警察少年”

灞桥派出所民警:田通
2000年4月生
2022年8月加入灞桥公安

 

在温暖与被温暖中成长

2022年8月29日,我正式成为了西安公安局灞桥分局大家庭中的一员。我被分到灞桥派出所,在去报道的路上,本以为所领导先会给我安排警区与具体工作,但实际上我在灞桥派出所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却“叫什么名字?还没吃饭吧,先吃饭。”正是所领导这句简单的问候话语,让我心底深处一下子暖了起来,仿佛已经与这个新地方拉近了距离,内心对陌生职业的恐惧以及当时说不清的复杂心情瞬间被心中美好憧憬所替代,就这样我开始了灞桥派出所的一名菜鸟民警生涯。

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

 

初到单位时,陌生的环境、从未接触过的工作让我茫然,新环境不仅刺激我的感官,还刺激着我的内心。“崭新的办案平台,有条不紊工作的警察……”。在领导和前辈们的帮助下,我了解到灞桥派出所的特殊和重要,灞桥派出所的历史甚至比灞桥分局还要悠久呢!通过翻看案卷和跟学跟看,我了解到基层民警是公安机关与群众接触的第一个窗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总体评价。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民警,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这根“绣花针”,从思想深处去理解公安工作,去牢记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要用思想的转变去带动实际行动。

感恩相遇,向师父学习

对于一名“菜鸟”警察来说,我在巡逻防范、案件办理、服务群众等等不懂的问题很多,时常摸不着头绪、抓不住要点,偶尔自身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正所谓“学者必求师”我很感恩自己遇到了一名好师父,师父对我可谓是无微不至,在工作与生活上都真正做到了“好为人师”。首先是“传道”:在我正式工作第一天,师父带我参观整个灞桥派出所,并且教我如何使用执法记录仪,告知执法记录仪对于警察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其次是“授业”:师父的教从不止于口头告知这一层面,更多的是在我出警过程中,师父直接进行“实践”教学,师父用多年丰富的办案经验直接在实战中为我演示,在出警中,我试着如法炮制,最终收获了差强人意的结果,不得不说师父不愧是师父,他的高度真让人难以企及,为此我更要做到多看、多学、多实践;最后是“解惑”:在出警中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用师父丰富的知识库来填好我这张白纸。

倾听群众,将小我融入大我

 

师父经常告诉我的一句话是:要用心去做好实际工作,干部的脚下有多少泥土,才能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多少印记。我查访资料,得知这话原来出自于习总书记,原来师父也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呢!通过这一个月的入警体验,我不仅学会了在走访辖区时倾听群众心声,重视居民的诉求,遇到有困难的群众真心为他们解难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将小我融入大我。正所谓生活不过片刻的欢愉、片刻的痛苦,剩下的全是无尽的虚无。我们要如何去对待这种虚无?答案正是将小我融入大我,要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眼界,要将我们这滴水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汪洋大海中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是一名“00后”,是一名新警,虽然年轻却热情,虽然经验不足却充满斗志,虽然忙碌却无比充实,虽然光芒微弱却也在竭尽所能的温暖他人。因为这短短的几个月里我也一直在被身边的人,被同事、被前辈、被群众所温暖着、鼓励着、感动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同时,更要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绪、会思考的人,不仅仅要被他人温暖,更要主动温暖大家。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