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阎良警察故事 | 赵明建:从“泥腿子”的片警到派出所所长

来源: 时间:2022-09-26 09:29:08 阅读量: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推动“四个警营”建设深入开展,提升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鞭策和激励分局广大民辅警总结经验、学习先进、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公安阎良分局举办了“我为党旗添光彩”警察故事讲述会。“西安阎良公安”公众号开设“阎良警察故事”专栏,和大家分享阎良警察故事。

 

公安阎良分局北屯派出所所长 赵明建

他,总是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知道了,警察不是“官”,不是坐办公室的“公家人”,而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公仆,是能为大家解决问题、办实事的人。他,总是以身作则,带头冲锋,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警营的年轻力量……他,就是公安阎良分局北屯派出所所长赵明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的警察故事。

“泥腿子”的片儿警

2000年,赵明建从警校侦查专业毕业,20岁的年轻小伙参加了公安工作。这天,为了宅基地的问题,老杨家和老李家产生了冲突,大打出手,被打破了头的老李在医院包扎时仍旧怒气冲冲,不依不饶,报警扬言要把老杨关起来。

当时农村派出所警车少,赵明建便骑着自行车走了将近10公里的路。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农村的石子路颇为泥泞,骑了一段后,泥浆打在后轮里实在蹬不动。为了不耽误调解,赵明建便推着车子,一路走到老李家。等到达的时候,两腿已经满腿是泥了。虽笑称自己是个“泥腿子”,但每当同别人提起这件事,赵明建总是认真的说:“邻里纠纷不是简单的处理谁,化解不了矛盾,怨恨就成为几代人的问题。”

赵明建刚进老李家,余怒未消的老李根本不想听赵明建讲的道理。调解遇到了困难,但赵明建并没有放弃,一次次地去做老乡的思想工作。赵明建找来了当地颇有威信的村支书,这一次,老李的态度有了转变, “大叔,咱们邻里讲究的是和睦,打人肯定是不对的,该处罚的我们一定处罚,但是咱们的矛盾要化解。”赵明建的话戳中了老李的内心,其实40多岁的他也明白,眼前这位年轻民警说得不错,是这个理儿。只是心里终究咽不下这一口气,看着警察和村支书都不辞辛苦地上门几次,他也多了几分感动与愧疚。当天,赵明建又马不停蹄地去老杨家做工作。

在村干部家握手言和的那一天,老李和老杨都充满了感慨。因为自己的私事,麻烦民警忙前忙后地调解,此时误会解除,老杨老李都觉得心里暖暖的,也对这个热心肠,肯帮忙的赵警官,多了一分信任与肯定。

当刑警,就是要破案

3年后,赵明建被调往公安阎良分局刑警大队负责案件侦破工作。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2011年,公安部展开清网行动,此时的赵明建,已经是中队长。这次交到他手上的,是一个15年未破的命案。

1996年,辖区发生一起命案,由于多种原因,案件一直未能侦破。听着被害人家属的哭诉,赵明建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下决心定要为受害人讨回公道。经过长期大量走访调查,案件迎来了转机,新疆警方发来一则协查通知,在当地麻将馆中出现一名无法核实身份的外来人口,只知道是阎良的。鉴于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加上16年的变化,仅凭这一张新疆警方传过来的照片,实在不好确认。为查明真相,赵明建当下决定带着中队民警去一次新疆。

可在新疆,赵明建又遇到了新的困难,人生地不熟,加上维族语言的沟通障碍,给办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库尔勒的一个城中村,身着便衣的的赵明建一行人,难免有点紧张。为避免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暴露行踪。赵明建带领专案组民警,站在新疆人卖囊的烤炉边上,装作饶有兴趣地观看“打饼”过程,同时眼观六路,不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终于在第二天的午后,嫌疑人出现在了预定地点,赵明建等人立即对嫌疑人实施了抓捕。

押解嫌疑人回西安的路上,嫌疑人留下了懊悔的眼泪,也向民警赵明建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希望自己再婚后的两个女儿,户口能落回陕西,法网无情人有情,赵明建帮忙完成了他的心愿,也让公正无私的警官,更增添了一丝人情味。

公安阎良分局北屯派出所所长 赵明建

如今,43岁的赵明建已经是北屯派出所的所长,作为所长的他,管理着全所上下大大小小的事务,却依然坚持奋战在一线。他总说:“想把自己多年积攒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大家分享。”每当接到群众的求助,赵明建总是冲在最前面。到今年,赵明建已经当了22年的警察,立过5次三等功,但这些成就在他的心里,都比不上为老百姓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让他来得高兴,他说,那才是自己价值的最大体现。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