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2-12-09 09:16:46 阅读量:
邵春碧,1989年进入蓝田法院工作,多次荣获办案标兵、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无论是从法警、书记员到员额法官转变,还是从学习审判实务,到独立执行案件、独立审判案件的成长,不变的是一颗永葆初心逐梦前行的心。
从零开始,做一个“怀揣初心者”
自2001年起邵春碧便在执行岗位上工作,这一坚守就是二十年,因办案速度快、执行到位率高、案件实结率高,被同事们亲切的称呼为“一刀哥”。
2021年8月,因交流轮岗,邵春碧从执行岗位转到审判岗位,加入到速裁庭审判工作。自此,一位“新进”的审判法官、带着“一助一书”就这样拉起了一个全新的团队。
“现在开庭……”
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邵春碧的庭审“首秀”正式拉开帷幕。虽然是一件普通的婚约财产纠纷,但他依然慎之又慎,庭审前,他认真审阅案件卷宗材料,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深入研究案情,为开庭做了充分准备。庭审中,他合理掌控审理节奏,有条不紊地开展法庭调查、举证质证等各个环节,一点没有第一次开庭的紧张和不适。经过耐心细致的背对背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就这样,邵春碧受理的第一件案子圆满告捷。
审判工作对邵春碧而言,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岗位和工作环境,更是多年来熟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面对从执行到审判的角色转换,邵春碧没有丝毫胆怯,而是迅速调整心态,带领团队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
真正从事审判工作后,邵春碧才发现,原来自己并非与执行工作完全脱节,执行与审判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但二者又密切关联,往日积累的执行经验让他对审判工作有了独特的思路和见解,更好地促进案件得到解决。
面对难题,做一个“善于用心者”
邵春碧深知自己初涉审判工作,要学的还有很多。对此,他保持空杯心态,从头学习,中午午休、开庭后的空余时间,常能看到他翻书的身影,遇到问题时,积极向同事请教,认真办好每一个案件,也使他很快进入了状态,适应了角色和工作的转变。
繁重的办案压力,促使邵春碧更多地去思考如何从实际出发,总结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分工合作,提升团队战斗力,“多、快、好、省”地处理案件、化解纠纷。
他要求助理:“联系不上当事人时,要穷尽各种手段之后再考虑公告”。他常常亲自带着团队干警深入山区寻找当事人,想方设法联系当事人,确保其能按时参加诉讼。
近年来,信息化飞速发展,给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的办案,成了邵春碧担任审判法官后学习的重要课题。邵春碧认真跟团队的年轻干警学习如何网上开庭,确保疫情期间案件的正常审理。
有次在网上开庭审理一件离婚纠纷案件时,被告情绪激动,先后两次自行切断视频,拒绝开庭。邵春碧没有放弃,而是打电话安抚其情绪,耐心劝说,最终被告同意继续开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化解。
审判之路,做一个“保持恒心者”
以前,邵春碧经常要面对的是拿着判决无助的申请执行人,或是两手一摊甚至销声匿迹的被执行人。为了结案,风里来雨里去,终日奔波在外。如今来到审判一线工作,让邵春碧对法官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长年的执行工作让邵春碧对自己的审判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他意识到案结并不必然代表事了,如果法律文书表述不明确或有歧义便会给执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今自己承担审判职责,就要对每一份判决书、调解书认真核对,避免给后续执行工作留下隐患。
案件审理过程中,从执行角度考虑裁判结果的可执行性,更加明晰案件审理中应注意的各项细节。
速裁庭案件多、任务重,每个案子有相同也有不同,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
今年9月,邵春碧一次受理了8起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与以往受理的案件有所不同的是,这系列案件的被告系一名残疾人员,行动不便。为秉承便民为民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邵春碧带领团队干警前往位于周至县的被告住所了解情况。详细了解案情后,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三天后邵春碧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开庭,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当天即收到了调解书,8起案件全部顺利结案。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前路虽长且艰,但邵春碧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好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的为民本色,用实际行动切实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朱骏珂)
编辑:陈昊
责编:郑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