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五个关口”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

来源: 时间:2021-12-06 16:35:41 阅读量:

把好“五个关口”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战略眼光,加强系统谋划布局,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严把“政治关口”。“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政治关是党员干部的第一关,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圆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能力,发挥好“火车头”、“连心桥”的作用。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好政治关,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的挡在“门外”,严防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以正确的选人用人风向标促进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注重“能力关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选人用人上,不仅要过好“政治关”,更应注重“能力关”,各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应看到干部是否有“干货”,知识储备厚不厚,国家政策熟不熟,自身素养高不高,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投身到各项基层工作当中去,在实践中增强干事能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人民,要修炼自身岗位硬功夫,弄懂惠民相关政策,深入基层访民生,要始终将“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放在心中,落在实处,修炼“内功”,以能力的高低作为选人用人的一把标尺,为国家塑造出一批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拓宽“渠道关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强化人才的宏观管理,强力实施以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回归、人才激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人才振兴计划。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确保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好。

破解“思想关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各级组织部门要避免“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固化思维,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新情况,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思想观念,自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开创人才辈出、人才强国新局面。

抓牢“监督关口”。 “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选人风气是保证正确用人的关键,只有风清气正、朗朗乾坤才能铲除不正之风、迎来送往、亲疏有别等歪风邪气,才能激发党员干部干劲,以纯正的风气带动大多数干部尽职尽责、干事创业。各级组织部门要严肃干部考察流程,坚持以实绩为导向,杜绝递条子、打招呼等情形,坚决杜绝“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违规提拔等违规违纪行为。要织密选人用人“监督网”,把选拔任用的“标准”贯穿始终,让廉政腐败、不正之风“无所遁形”。

 

作者:常江

编辑:段鑫

责编:蒋奇

主编: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