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协作结硕果 稳定就业谱新篇——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苏陕协作侧记

来源: 时间:2021-11-08 17:28:03 阅读量:

走进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一个易地搬迁集中新型社区,共安置易地搬迁群众692户2688人。自社区成立以来,涧池镇以苏陕协作为牵引,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整合,不断探索搬迁群众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后续文章,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的目标。

苏陕协作结硕果 稳定就业谱新篇——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苏陕协作侧记

 

建强支部,寻出路。692户2688人的吃、住、就业等多重问题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欲治兵者必先选将”在层层考察选拔中,涧池镇党委一班人集思广益、广纳良言,最终紫云南郡社区支部成立,配齐配强支部一班人。在持续抓强党支部这个基本单元的引领力的同时,以建强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为抓手,确保与群众“最后一公尺”及时畅通。

寻找突破口,与相邻枞岭、五星、中营、沙坝、仁河5个村党支部结对联建,将广大社区农户牢牢焊接在产业链上,今年在枞岭、沙坝苏陕协作项目投资370万元建成5000多平米现代化育苗基地,为700亩蔬菜大棚提供优质种苗。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共吸纳社员661多户,投资12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立标准蔬菜大棚453个,成为集果蔬种植、批零销售、技术培训为一体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果蔬135吨,销售收入183万元,解决社区安置户劳动就业1100余人,人均增收1万元。

苏陕协作结硕果 稳定就业谱新篇——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苏陕协作侧记

 

抢抓易地扶贫后续扶持、苏陕扶贫协作等系列机遇,紧扣产业就业、文化教育、民生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苏陕扶贫协作项目3个,累计1370万元:一是社区工厂标准化厂房项目,一期60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一幢;二期380万元,新建附属楼。按照引凤先筑巢的思路,大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紧邻社区规划建设手工编织产业园,一期占地35亩,建设厂房6幢6500㎡,引进藤编、制衣和电子加工企业共4家,开发产品40余种,产品在畅销陕西、四川、天津、湖北等内地市场的同时还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实现年产值1140万元,累计实现搬迁群众就业400余人。

苏陕协作结硕果 稳定就业谱新篇——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苏陕协作侧记

 

抓好民生,促和谐共赢。在苏陕扶贫协作项目支持下,新建南郡社区幼儿园,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苏陕资金300万元、后扶资金500万元。解决居住群众小孩就近入园问题。

苏陕协作结硕果 稳定就业谱新篇——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苏陕协作侧记

 

转换思路,促乐业。苏陕协作建社区工厂,引领两家藤编企业通过“社区工厂+家庭车间”模式运转,厂房用于培训生疏工,培训合格后,工厂将工具、材料送到家中,群众利用日常时间、闲暇之余就可在家自行编制,编制好后工厂统一回收,按件付酬,解决部分群众空闲时间也能增加经济收入。

苏陕协作结硕果 稳定就业谱新篇——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苏陕协作侧记

 

依托社区居委会、农业园区、社区工厂三大载体,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保障搬得出、快融入能就业。通过苏陕扶贫协作的倾力支持,实现了“有业安置”与“有土安置”并举,特别是有力解决了稳定增收、后顾之忧的问题。

苏陕协作结硕果 稳定就业谱新篇——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苏陕协作侧记

 

苏陕协作起步于扶贫,但不止于扶贫。从“十三五”开始到现在的“十四五”,许多现有企业、合作社通过协作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两地协作领域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更新,携手同行的步履迈得更加坚定。从“十三五”合作建的项目,“东风村蜜蜂养殖及深加工项目、东风产业发展项目、溧阳“三黄鸡”养殖项目、南郡社区幼儿园”等到今年的“仁河猕猴桃育苗基地配套设施、枞岭村红薯产业园配套设施项目、蔬菜保供基地枞岭村示范园区、南郡社区工厂”等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给群众带来实惠效益明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发展动力,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开展,相信两地协作也将迈入新的征程,也将谱写新的乐章。

 

作者:陈朝平 张辉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